2.肘關節要微屈,腕關節要放松,指掌關節自然伸直,輕輕放在體表上;腕部要連同前臂在皮膚上作緩和協調的環旋移動。
(二)動作要領
1.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均勻往返的連貫操作。
2.每分鐘頻率約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拍擊法
用手掌或手的尺側面等拍擊體表的手法為拍擊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擊法和切擊法3種手法。均具有促進血液循環,舒展肌筋,消除疲勞和調節神經肌肉興奮性的作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處。緩緩的拍打和叩擊,常用于運動后加速消除疲勞;用力較大,頻率較快,持續時間短的切擊。,常用于運動前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單指或多指的叩擊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拍打時,兩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攏,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關節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叩擊時,兩手握空拳,尺側面向下。也可用5個手指或3個手指或一個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擊時,兩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攏,尺側面向下。
2. 兩手有節奏地進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 動作要領
1.拍打時,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發力,著力輕巧而有彈性,動作要協調靈活,頻率要均勻。
2.叩擊和切擊時,以肘為支點進行發力。叩擊時肩、肘、腕要放松;切擊時肩、肘、腕較為緊張,力達組織深部。動作要協調、連續、靈活。
抖法
分肢體抖動法和肌肉抖動法兩種。肢體抖動法時,用雙手或單手握住肢體遠端,微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動。肌肉抖動法時,用手輕輕抓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抖動。具有疏筋通絡、放松肌肉、滑潤關節的作用。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關節,常用于消除運動后肌肉疲勞,是一種按摩結束階段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