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來回推動,刺激穴位。每次約1分鐘,推薦睡前進行。除了常用食指的指尖按壓,中醫認為屬手太陰肺經的拇指與迎香穴所屬的大腸經具有“陰陽表里”關系,改換拇指來按摩會讓效果倍增。
2、太陽穴
位置: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太陽穴在哪里吧?功效:太陽穴與面部神經大有關聯,中醫認為太陽穴能利于排水消腫,對由于體內循環不暢而引起的面部水腫和因過度疲勞帶來的面色黯沉都有效果。
按摩方法:用雙手的大拇指按住穴道,輕輕揉動,根據需要還可以同時輔以對額頭和眼眶的按摩,隨時隨地進行。
3、大迎穴
位置:大迎穴位于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
功效:它不僅可以讓臉部血氣循環暢通,更兼具緊實皮膚的美容功效。由于它恰好靠近下巴兩側的腮部,因此俗話常說的“喜歡托腮的女人都是小臉美人”也并非全無道理。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壓穴道,一邊吐氣一邊壓6秒鐘,重復4~5組。
小結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后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里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總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適。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后快,慢時一秒鐘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后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鐘,或3分鐘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后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