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緣向兩側分推至眉梢,為推坎宮。推坎宮有發汗解表、醒腦明目的作用。
用拇、中指指腹按揉兩側眉梢與目外眥之間的太陽穴,為運太陽。運太陽有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的作用。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發際。乳突后緣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能疏風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風解表、止頭痛的作用。用于風寒、風熱感冒。
注意事項:外感發熱時可用,次數不定,高熱者每日可行2次。風寒感冒可用蔥、姜水作為介質。風熱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質,加強發汗、退熱之功。
許多媽媽剛開始都會選擇給孩子看西醫,當她們發現吃藥、打針、掛鹽水等對孩子都無效時,一些媽媽會帶孩子來找中醫,以身試法后發現效果很好。中醫的優點是副作用小,療效好,缺點就是中藥要煮,而且難吃,中醫療法需要堅持。
捏脊屬于推拿的一種,小兒捏脊療法主要是通過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膀胱經,通過捏脊刺激,達到增強體質、調理臟腑、治愈疾病的目的。
小兒常見癥狀推拿治療手法
治療腹瀉
捏積療法:將手法作用于小兒后背的脊柱及兩側,操作時,將雙手食指輕抵脊柱下方長強穴,向上推至脊柱頸部的大椎穴。同時雙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動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時,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結束后,用兩手拇指在小兒的腎俞穴輕抹三下即可。此療法在每天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佳。
治療便秘
當孩子出現便秘后,可通過按揉膊陽池穴、后承山穴、按揉腹三處部位得到緩解,膊陽池穴在手腕背橫紋上約三指中間處,是治療便秘主穴,在此穴位用拇指旋轉按揉1~2分鐘,后承山穴是位于腿肚下凹陷中人字紋處,自下而上直推約50~100次此穴位,推摩腹部時要用指腹在腹部順時針方向環轉快摩,直至腹部發熱、變軟停止。一般一天按摩一次,5天為一療程。
治療厭食
小孩推拿治療厭食主要以健脾益氣、和胃消食為主,可通過“補脾經,指尖根,推三關,腕肘紋;四橫紋,輕掐揉,大魚際,腹順揉”指法進行,補脾經是沿孩子大拇指橈側緣,從指尖推向指根,連續100~300次,推三關是推拿者用自己的拇指或食、中兩指指肚著力,沿孩子前臂橈側,自其的腕橫紋推向肘橫紋300次。四橫紋為食、中、無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間關節橫紋,掐揉四橫紋從食指紋至小指紋,每揉3~5次掐一次。揉板門(手掌的大魚際部)100次,之后順時針揉腹5分鐘即可。以上方法每天按摩1次,10次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