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成了人們討論多的話題,按摩養生也成了人們選擇多的方法之一。那么你嘗試過按摩保健嗎?按摩具體又是什么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按摩的知識吧,一起來看看吧。
保健按摩主要是指醫者們使用按摩手法,在人體的適當部位選擇適當的穴位來刺激人體大腦的神經系統,調整人體的大腦神經系統,從而緩解疲勞,調節體內信息,增強體質,健美防衰,延年益壽的目的。
保健按摩施術手法很多,如常用的表面按摩法、揉捏池頸法、棉布摩擦法、背腰部的法、拍打法、四肢抽抖法等,它動作輕柔,運用靈活,便于操作,使用范圍甚廣,不論男女老幼、體質強弱、有無病癥,均可采用不同的施術手法,進行保健按摩。
中醫按摩能夠糾正解剖位置的失常
舉個例子來說人體的關節脫位就是一種身體位置失常的現象,屬于按摩的治療范圍,醫者們可以使用一種手法把脫臼的地方恢復到原位,把斷了的骨頭捏正,再打上夾板固定,讓骨頭長上,這都是中醫推拿按摩的做法。再就是微小的脫位:大家都知道“岔氣”的難受勁,岔氣就是一種微小的脫位。
人體每根肋骨與對應的胸椎之間都有一個微小的關節,叫胸肋關節,隨著呼吸微微地動。當你提重物的時候,可能一不留神將背部扭傷,胸肋小關節出現輕微“錯縫兒”(西醫稱其為“紊亂”)。照X光片看不到錯縫兒,但病人確實感到非常痛苦。中醫以按摩治療岔氣時,在病人背部作一定按摩以后,在其痛部輕壓一下,能聽到輕微的“咯喇”一聲,關節復位,錯縫解除,疼痛也消失了。
中醫按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
中年人當中很多人都有腰背肌疼的情況,但大多數人不知道這其實是肌肉缺血缺氧所致。肌肉的收縮能促進血液循環。按摩過程中,醫生用“拿”法這種有節律、有一定壓力的動作使肌肉連續不斷地收縮、舒張,從而促進了肌肉的血液循環,改善了肌肉的缺血缺氧狀態,肌肉的疼痛感就減輕或消失了。這一點在上海中醫學院做過的動物對照實驗中得到了證實。實驗發現按摩手法使血液流動的速度加快了大約7倍,從而證實按摩手法確實能促進肌肉的血液循環。
中醫按摩可以解除粘連
常見的粘連有肩周炎,因為這種病在50歲左右的人群中為常見病,所以又被稱為“五十肩”。人至50歲,關節囊退化,加之疏于運動,關節囊發生粘連,造成關節功能受到限制,且有疼痛感。用按摩手法幫助病人活動肩關節,把粘連逐漸拉開,關節功能恢復,疼痛也就消失了。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及人們的健康的需要,各種保健按摩服務行業應運而生。如國內的保健按摩、小兒保健按摩、美容按摩、減肥按摩、國外還有旅游按摩、情景按摩、寵物按摩等?,F代保健按摩許多借助按摩器械,廣泛用于家庭生活中!
近期,一些推拿按摩機構以“中醫推拿”“中醫按摩”“刮痧”“拔罐”等名義開展經營性活動,并使用醫療術語、醫學名詞宣傳對某些疾病的治療作用,誤導消費者,不僅損害了中醫的聲譽,甚至延誤、加重了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