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天氣變得干燥,人體容易上火,這時候就要求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了。那么大家知道哪些中醫上可以用來保健按摩的方法呢,廣大朋友們知道多少保健按摩常識呢?生活中的哪些推拿按摩又有哪些安全隱患呢,需要我們注意的又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帶您走進中醫養生的世界,了解中華深奧的中醫。
請謹慎選擇推拿按摩治療疾病
按摩是古代流傳到現在的養生方法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按摩的地方。但是我們在養生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切記不可以隨波逐流。中醫提醒,請謹慎選擇推拿按摩治療疾病。
專家提出,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按照中醫理論和診療規范等實施中醫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屬于醫療活動,必須在醫療機構內進行,非醫療機構不得開展。醫療機構開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動,應當由在本機構執業的衛生技術人員實施,不得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開展此類活動。
非醫療機構開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活動,在機構名稱、經營項目名稱和項目介紹中不得使用“中醫”“醫療”“治療”及疾病名稱等醫療專門術語,不得宣傳治療作用。
非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在向消費者提供非法治療時,如頸部、腰部按摩等,如果手法不對、力度過大,容易給消費者造成肢體損傷。診斷治療疾病要到正規有資質的醫療機構,找專業的醫師進行,切莫片面聽信廣告宣傳。
按摩治療一些身體上的疾病,操作簡單,既不用藥物,也不需要很多工具,用我們自己的雙手就可以實施的保健方法,而且還能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具體的手法分為平揉法、壓放法、點打法、揉捻法等基本手法,各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用。
平揉法
其動作要求是先用手掌按住治療部位的皮膚肌肉,然后手掌向左右、上下方向,或者做圓形摩動。此法含有按、摩兩者之意。由于連續平揉的刺激,可引起局部組織的酸麻或酸困等感覺。這種良性刺激不僅能夠直接促進血液循環,而且能使刺激信號傳人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再發出調節信號,做出生理上的機能調節,從而加強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平揉法的作用,主要是放松身心,緩解疲勞,調節臟腑功能。一些功能失調性疾病,比如失眠、頸項不適、慢性腹瀉、腹脹等病癥,適合于用平揉法來治療。失眠可選擇平揉后背脊柱兩側,頸項不適可平揉后頸部位,慢性腹瀉、腹脹可平揉腹部肚臍周圍。每次做10分鐘,每天1次。
壓放法
是一種手向下壓和往上放開的動作。壓下即放,放后再壓,一壓一放為1次,一般做100次為一遍。操作過程中要保持均勻的快慢速度,壓到深處,勁在穴位的里層;放開與皮膚相平,勁在穴位的表層。其手法要求局部有酸痛、發熱,自我感覺舒適為宜。壓放法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于治療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癥。比如治療頭痛,可以在頸后兩側和疼痛局部進行壓放治療。治療食積腹痛,可在肚臍兩側進行壓放。
點打法
是以手指尖端進行操作,先把手指提起,離開皮膚約2—3厘米,再將指尖對準穴位中心,向下點打。在點打的時候,動作要有彈性和節奏感。這樣一打一提為1次。點打的次數以100次為標準。而點打的輕重,要依據病情來決定。較快手法可以引起局部皮膚毛細血管的擴張,使穴位周圍感覺微紅微熱,相當于艾灸和熱熨的作用。適用于治療受寒所致的怕冷、關節酸痛等病癥,并且能收到強壯功效。點打法具有止瀉、祛風、止癢等作用,適用于治療無菌性腹瀉,便秘,風寒感冒,皮膚瘙癢等病癥。例如治療小兒腹瀉,可在肚臍周圍進行點打。治療便秘,則在整個腹部進行點打,并重點在肚臍向下的腹部正中線上進行點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