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熄風止暈
風池穴不僅可以治療外感風邪,還能平肝熄風。中醫認為,肝風內 動,上擾清竅,則會出現眩暈、中風等病癥。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又為手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之交會穴。刺激風池穴可以平肝潛陽,并能調暢腦部脈絡之血運與氣 機,調整全身陰陽氣血之平衡,使清陽之氣上升入清竅而熄風止暈。
3、疏散頭風利五官七竅
風池穴歷來就被視為治療偏 頭痛及五官病變的要穴。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五臟六腑之氣皆上注于此。如果臟腑功失調,纏綿日久,虛實夾雜,則氣血不暢、疲阻脈絡、腦絡痹阻、清竅不 利。不通則痛,人體經絡聯絡貫通,氣機升降相互影響,因而偏頭痛及五官病變又往往是不同臟腑經絡氣血阻滯互相影響的結果。林國華教授認為,按摩或艾灸風池 穴有疏散頭風、利五官七竅作用。
取穴方法
風池穴位于后腦,在枕骨之下,后發際上1寸,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見上圖)。
操作方法
1、懸灸法:患者全身放松,坐位或臥位。艾條點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離皮膚約2~3厘米左右進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兩側交替進行。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連續治療3-5次。
2、按摩法:患者放松身體,雙手十指自然張開,緊貼枕后部,以兩手的大拇指按壓輕揉雙側風池穴,垂直用力上下推壓,以局部產生明顯酸脹感,并讓刺激充分 達到穴位的深層,反復操作、左右交替,以微微出汗為度。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日1次。
注意事項
1、懸灸法不宜用于感冒時治療。
2、患者應當做好背部保暖的工作,除不穿露背的衣服外,平時也要給予熱敷或者適當按摩。
3、頸性眩暈患者平時應該避免頸部的劇烈運動,以免加重眩暈癥狀。
按風池穴有的好處
按揉風池穴,具有祛風解表、平肝熄風、清熱明目、健腦通絡的功能。對感冒、頸項強痛、落枕、頭痛眩暈、失眠健忘、高血壓、眼睛疲勞、耳鳴、口眼歪斜的人都有療效。 預防感冒:雙手十指自然張開,緊貼枕后部,以兩手的大拇指按壓雙側風池穴,用力上下推壓,稍感酸脹。每次按壓不少于32下,多多益善,以自感穴位處發熱為度。無感冒先兆時,按壓酸脹感不明顯。酸脹感若很明顯,說明極易感冒,此時就要勤于按摩,且加大按摩力度。當出現感冒癥狀,如打噴嚏、流鼻涕時,按摩也有減緩病情的作用。 頸椎病、頸部酸痛: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兩指并攏,用力環行揉按風池穴,同時頭部盡力向后仰,以局部出現酸、沉、重、脹感為宜。每次按揉10分鐘,早晚各按揉一次,急性期時可增加按摩次數。急性發病時取同側風池穴,采用重揉重按,慢性發作及預防性治療取雙側風池穴,采用輕柔輕按刺激。
結語:聽了小編的以上講解,相信大家一定對風池穴很是了解了,那么大家對按摩風池穴的好處也是知道的很多了。其實按摩這個中醫療法不管是大人、小孩、還是老人。這個療法都有一定的好處和有點,希望大家在空余時間來做一下按摩,來驗證一下小編介紹的按摩療法是不是有小編說的那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