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艾灸療法都有所了解了吧!中醫艾灸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深受人們的喜愛,這主要是因為艾灸的作用非常多,那怎么才能正確進行艾灸療法?艾灸注意事項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跟隨文章的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怎樣正確進行艾灸療法
艾灸是我國中醫傳統是針灸療法之一,對人體的保健養生的作用非常顯著,很多人對艾灸的原理不是很了解,其實非常簡單,艾灸是以燃燒艾草條或者艾草柱以熏蒸穴位的一種療法。用艾絨做成艾柱或艾條,點燃后在穴位或患處熏灸,借助溫熱性和藥物作用,以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燥濕祛寒,回陽救逆,消腫散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護理上常用的有艾條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艾柱灸
1)物品準備
治療盤、艾絨、艾柱器、火柴、鑷子、彎盤。
2)操作方法
①將艾絨放入艾柱器內,根據病情,制成大小適宜之艾柱。
②將艾柱置于應灸穴位上,點燃艾柱頂端。
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發燙時,即用鑷子取下放入彎盤,另換一艾柱,繼續點燃。
艾條灸
1)物品準備
治療盤、艾條、火柴、彎盤,必要時備艾灸盒。
2)操作方法
①點燃艾條一端,燃端距應灸穴位或局部2~4cm處熏灸,使局部有溫熱感,以不感燒灼為度。
②每次灸15~30分鐘,使局部皮膚紅潤、灼熱。
③中途艾絨燒灰較多時,應將絨灰置于彎盤中,避免脫落在病人身上。
④腹部、背部較平坦處行艾灸時,可用艾灸盒。即病人取平臥或俯臥位,將點燃之艾條放于盒內紗隔層上,灸盒放在應灸穴位的部位,加蓋后可使其自行燃燒艾條,達到艾灸的目的。
隔姜灸、隔蒜灸
1)物品準備
治療盤、艾絨、艾柱器、火柴、鑷子、彎盤,根據需要準備切成0.2~0.3cm厘米薄,直徑約2cm的鮮姜片或鮮大蒜頭橫切成片數片(或用大蒜搗泥,取0.3cm厚的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