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先辨體質
秋冬之際,許多人都開始選擇在家艾灸養生。專家提醒,艾灸的作用主要是溫通經絡,能起到保健的作用。在艾灸前,先要清楚自己的體質和適合灸的部位,不要盲目使用。
適合體質虛寒人群
中醫學認為,艾灸可疏通經絡、調和營衛達到預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副主任張詩軍教授稱,艾灸可以調整人體的陽氣,屬于溫補,在秋冬季節使用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在使用艾灸前,先到正規醫院辯清體質是否適合以及聽取醫生的建議選擇適合的艾灸部位,而不是盲目在家里自己艾灸。艾灸保健適合體質虛寒的人群,如同樣是灸足三里,對于寒性的胃痛就有療效,而對于熱性的胃痛就需要用到針灸來治療。體質虛寒一般表現為面色黃白、手腳發涼、大便稀軟、怕風怕冷等。身體陰虛火旺、濕熱重等人群就不適合使用艾灸,尤其是高血壓患者,要謹慎使用艾灸。
皮膚灼熱才有效
在家里做艾灸已經十分普遍,張詩軍稱,艾灸要掌握度,以感覺舒服為好,如果艾灸后感覺沒有好轉或是心煩意燥,則需要停一段時間。艾灸時,注意不要受涼,也不要在密閉的空間內長時間艾灸,煙熏多了會有惡心嘔吐等情況發生,長期封閉式艾灸對呼吸道也會有不良的影響。
另外,在艾灸時,掌握時間也非常重要,如果艾灸僅兩三分鐘可以說基本沒有效果,因為刺激量是根據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成正比的,如果達不到刺激量,艾灸就達不到效果。艾灸時,以皮膚紅暈灼熱為佳,但時間不要超過兩個小時。
在做完艾灸后,在飲食上要注意選擇滋潤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蔬菜水果,以緩解艾灸后出現燥熱上火等現象。在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時忌灸。
常灸穴位
1.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的作用。
2.關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別名“丹田”。能元陽溫暖,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
3.三陰交。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于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后緣。具有健脾和胃化濕,有助于女性的保健、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