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加枸杞子15g、菟絲子15g。繼服21劑,黃褐斑顏色變淺,范圍明顯縮小,全身癥狀均有所改善,月經量有所增加,大便成形,手足不溫減輕,舌脈同前。上方黃芪、黨參加至15g。再服2l劑,面部黃褐斑基本消退,皮膚有光澤,無不適。上方去桂枝。繼服2l劑以鞏固療效。
按“陽明胃脈榮于面”,脾胃的盛衰對面部氣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脾不健運,疾瘀內生,清不升,濁不降,濁氣上犯,蘊結肌膚,則易生褐斑;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氣虛血虧,運行滯澀,故經血量少。治療時應以健脾化濕與疏肝化瘀并舉,痰濕消而瘀血散。
加減歸脾湯方中黃芪、黨參、白術、茯苓、山藥健脾益氣,生化氣血;熟地黃、白芍、當歸滋陰補血,養血活血;丹參既能破宿血,又能補新血,調經脈;澤蘭、紅花、川芎活血祛瘀,通暢血絡;桂枝溫陽通脈,宣郁散寒;白僵蠶祛風通絡;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益氣養血、溫陽健脾、化瘀通經之效。服藥后雖氣虛緩解,但月經仍少,乃腎氣不足、精虧血少之故。由于脾運化水谷精微需要腎中陽氣的溫煦,滋補腎精可促進氣血生化,填補腎陽可溫煦脾的運化從而加強氣血的生化,故加枸杞子、菟絲子以補益腎精、溫腎助陽。
3肝腎陰虛型
臨床表現:顏面無光澤,斑色暗黑,以鼻為中心,對稱分布于顏面,頭暈耳鳴,手足心熱,虛煩不得眠,目澀口干,腰膝酸軟,倦怠無力,月經量少,大便秘結,舌質紅,苔少,脈細數。證屬肝腎陰虛。治宜滋補肝腎。
方選君山富硒濃縮六味地黃丸、二至丸,藥物選用山茱萸、熟地黃、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旱蓮草、女貞子。若陰虛火旺,加知母、黃柏;畏寒肢冷,加仙茅、淫羊藿;腰酸,加菟絲子、杜仲;月經量少,加當歸、川芎。
例3患者,女,37歲,2008年3月13日初診。
主訴:顏面起斑4年。患者平素工作緊張勞累,時感腰膝酸軟,4年前面部兩顴、前額出現淡黑褐色斑,并逐年加深、擴大,有乳腺增生病史2年。
現癥:兩顴、前額呈淡黑褐色斑,邊界不整,界限清晰,月經為后期且量少,經前乳房脹痛,心煩,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納可,口干喜飲,大便干燥,舌質紅,苔少、有裂紋,脈沉細。辨證屬肝腎陰虛,氣血瘀滯。治宜滋補肝腎,疏肝理氣。
給予君山富硒濃縮六味地黃丸治療,服藥1個月,面部黃褐斑顏色變淡,范圍同前,心煩、失眠均減輕,經量增加,但經期仍感乳房脹痛,睡眠轉安,情緒穩定,大便正常,舌紅,苔少、有裂紋,又服藥兩個月面部黃褐斑基本消退。
按肝腎同源,腎陰又稱元陰,是機體陰液的根本,是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物質基礎。腎的陰陽既要充盛,又要相對平衡、協調。若腎陰虧損,精不化血,精不化氣,精血、腎氣均會不足,則月經的異常就會隨之而來;精血虧虛,頭面失榮,或陰不制陽,虛火上炎,熏灼面部,血熱滯結,則發生黃褐斑。故治療時應以滋陰補腎為主,輔以養血活血,以達到精血充盛、陰平陽秘、沖任條暢、化瘀消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