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接受艾灸治療之體弱者,術者應選用較小艾炷或宜少灸,而逐漸增加。
(5)對于應選用瘢痕灸者,術者要消除受術者心里恐懼,并征得其同意。
(6)被術者如出現“暈針”,即突然面色蒼白,頭暈、惡心、手足發冷,應馬上停止施灸,讓其平臥,喝一杯溫開水或白糖水,很快恢復正常。
(7)選用艾絨要干凈,無雜質,否則點燃后蹦出艾火星,易灼傷皮膚或燒壞衣服。
幾種艾灸的操作方法
一般的艾灸法有直接灸、隔姜灸、懸灸,懸灸又分為啄雀灸、回旋灸等等。從效果上來看,直接灸,其次是隔姜灸、懸灸。
直接灸
就是把艾絨直接放在皮膚上熏烤,它可以分為瘢痕灸和非瘢痕灸,非瘢痕灸就是覺得有點燙了就把艾絨移開,瘢痕灸就是一直熏到皮膚出現了瘢痕,這當然是件讓人害怕的事。瘢痕也許就是一個小點兒,可是它卻十分影響人的容貌。因為要反復施灸,有時留下的可能就是一個坑、一個大疤痕,這個方法不適合用在臉部。這正是古人說的面部不施灸的原因。
隔姜灸
切一片大概直徑2-3厘米,厚約2-3毫米的姜片,中間用針刺些小孔,然后將姜片放在相應穴位上,再將艾絨放在將片上點燃艾灸,直到艾柱燃至2-3毫米,或是感覺有些燙了就換新艾絨,約灸10-15分鐘左右或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度。
懸灸
懸灸分為溫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種。
溫和灸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懸于施灸部位,大約3厘米左右高度,固定不移,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一般每處灸3~5分鐘,灸至皮膚稍起紅暈為度。
雀啄灸
將艾條一端點燃,懸于施灸部位約3厘米之上,將艾條像鳥雀啄食一樣做一上一下移動,使艾條與施灸部位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
回旋灸
將點燃的艾條,懸于施灸部位約3厘米高度,然后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施灸,移動范圍約3厘米左右。
結語:文中的介紹并不是很復雜,如果大家對這些內容還不是很明白可以去中醫院或理療館咨詢,一定要是正規的地方哦!艾灸操作很簡單,只要熟悉了大家也可以在家進行艾灸,相信很快就能擁有美麗的肌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