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是危害人們健康的殺手之一,不僅使人們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也影響了學習與生活的效率。因此,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其相關的病情病況。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詳細闡述胃潰瘍有關方面的信息,來幫助大家更好地生活與養生。
1.什么是幽門螺旋桿菌
1982年,有些醫學專家研究認為,胃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且它與消化道的潰瘍密切相關,同時也是胃癌始發原因之一。
這個觀點已成消化界的熱門話題,尤其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生的關系,不僅醫學界關注,而許多病人看了一些科普書后,憂心忡忡,常常咨詢醫生: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是不是很容易得胃癌呢?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的細菌,存在于人體內胃和十二指腸的酸性環境中,80%的胃潰瘍和90%的十二指腸潰瘍都是由這種細菌引發的。不過,大多數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并不表現出癥狀,只有一小部分人會進一步患胃部或十二指腸疾病。
2.幽門螺旋桿菌與疾病的關系
目前,已經確認幽門螺桿菌與上胃腸道疾病中4種疾病都十分密切相關,它們分別是:(1) 慢性胃炎;(2)消化性潰瘍病;(3) 胃癌;(4)胃粘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樣(MALT)惡性淋巴瘤。
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治愈消化性潰瘍,防止潰瘍復發。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幽門螺桿菌列為胃癌的頭號致癌因子。
從世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之間有相關性。調查發現在早期胃癌中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于對照組。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險性幾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
但人們也不必太過緊張,因幽門螺桿菌的株種很多,不一定只要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演變為胃癌。這與幽門螺桿菌的種株是有很大關系的,只有那些毒力很強、致癌機會高的菌株方才會有可能導致胃癌。
3.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應走出的兩個誤區
一、無所謂。正常人還有50%帶菌者。二、十分緊張,怕癌變。
當胃鏡檢出幽門螺桿菌或抽血查抗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臨床上有胃痛、胃脹、泛酸、噯氣、口臭等癥狀。
胃鏡檢查有淺表性、糜爛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病理組織學檢查有慢性淺表性胃炎,黏膜炎癥浸潤現象、6個月后黏膜上皮增生、腺體萎縮、囊性變和腸化生,兩年后,黏膜腺體可異常增生,如果不及時治療逆轉,極少數人會發生癌變。所以,具有上述三種現象時,應殺菌根治
胃潰瘍是臨床一種常見疾病,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研究發現,胃潰瘍癌變的患者占胃潰瘍發病人數的5%~10%左右。
一般來講,發生胃潰瘍癌變的患者多有長期慢性胃潰瘍病史,潰瘍邊緣上皮細胞反復破壞與粘膜修復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隨著時間的延長,增加了癌變的可能性。
那么胃潰瘍癌變有哪些先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