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則是歐洲藥草的全盛時期。十八世紀末當時的醫療還仍然使用精油,直到實驗化學應用在藥學上,合成藥物取代了天然藥草,從此芳香療法走入沒落之路,而被視為另類醫療,此時1806年德國藥劑師助理史透納(Friedrich Serturner)從嬰粟花提煉出生鴉片,開始了醫藥化學的發展。
十九世紀,近代醫學與藥學興起,芳香療法因此衰退。二次世界大戰后,因為醫藥的副作用和許多不明原因的文明病不斷增加,芳香療法對促進人類健康及賦活細胞,在精神和情緒層面的療護價值重新受到重視,因此,近十年來,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再度興起芳香植物療法的研究。
法國
1928年蓋特佛塞首創芳香療法(Aromatherapy)這個名詞。1937年出版《芳香療法》開拓出芳香療法的新紀元。
日本
芳香療法流行較早,流行水療,精油按摩,休閑,養生等,有些綜合SPA療法。
臺灣
比大陸更早接受現代芳香療法,因中醫藥的傳統歷史更容易接受,主要用在保健休閑,美容瘦身,修養身心等方面。
通過以上的內容,你一定對精油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了吧。精油從古埃及開始逐步發展到現代社會,經過了漫長的時期,因而也演變出了不同的種類。一般來說,精油的種類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即基礎油、單方精油以及復方精油,下面就具體的了解下吧。
精油的分類
1、基礎油
基礎油,也稱作基底油或調和油,是由各種植物的種子、果實經壓榨、萃取的非揮發性油脂。因為純精油的刺激性十分強烈,直接擦在皮膚上,會造成傷害,所以精油在皮膚使用前,一定要先稀釋。而基礎油具有很高 的營養價值和很好的療效,同時性質溫和,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在芳香療法中被選為稀釋精油的媒介。當然,基礎油也可單獨使用,可作為皮膚保養的用油,也是制作按摩油的基礎油。身體有了它就能產生熱,它是蛋白質的絕佳來源。我們可以利用植物基礎油來稀釋精油。
2、單方精油
單方精油是從具有香氣的部位提取單一植物精華為單方精油,不是任何植物都可以萃取的,是必須具有藥療性的植物,通常以該植物名稱或植物部位名稱命名,一般具有較為濃郁的本植物氣味,并且具有特定的功效及個性特點。
我們可以依照植物的分類將精油分成幾個家族
柑橘類
佛手柑、葡萄柚、檸檬、萊姆、桔子、橘子。
花香類
天竺葵、羅馬甘菊、玫瑰花瓣、薰衣草、依蘭、橙花。
草本類
羅馬甘菊、薰衣草、歐薄荷、迷迭香、馬郁蘭、鼠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