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優越的自然環境:負氧離子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強
科學家研究后得出結論: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使人的壽命增加10—20年。蔥郁的草木、良好的氣候、清新的空氣、充足的氧氣、無污染的水源、向陽通風的居所等都是長壽的因素。考察全球長壽之鄉,無一不是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存在,無論是隱于大山的巴馬、罕沙和凱姆波帝邁勒,還是身處海邊的沖繩和西米,自然環境都保持了原生態,沒有受到任何污染,每立方空氣中負氧離子的含量很高,被譽為"天然氧吧"。再觀長壽老人們的居所,人野相近,心遠地偏,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讓人與居所相忘于自然,實現居所與山水的和諧共生,生命在如此的浸潤中更加鮮活持久。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過,人應當詩意地安居。如今,"詩意的棲居"已經是人類的一種居住向往,在青山綠水之間,在沒有污染的陽光和空氣之中,沒有世俗的束縛與羈絆,將生命融于自然,保持著生命初自由自在的形態,這是追求長壽人生的極致。
老人長壽的飲食秘訣
長壽老人的飲食習慣怎樣?想必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提高了,不僅僅只是吃飯填飽肚子那么簡單,更多是科學進食,怎么吃健康,怎么吃可以延年,跟長壽老人學學吧。
喜歡喝粥
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倆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上海的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頓定量為一淺碗,已形成習慣。他們說:“喝粥渾身舒坦,對身體有益。”
小米是佳補品
歷來就有“五谷雜糧,谷子為首”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
玉米當主食
玉米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也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學會發現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高血壓、沒一個動脈硬化,原來是吃老玉米的原因。醫學家研究中發現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谷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每天喝一斤奶
美國現有25000名百歲壽星,其中80%為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美國諺言說:“喝奶使骨骼堅。”百歲壽星貝寧,每天喝兩杯奶,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松跡象。牛奶含鈣很豐富,吸收率也很高,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核黃素等,對老人尤其有益。
每天吃個雞蛋
百歲壽星,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士根據營養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營養學家測定,蛋清蛋白有極豐富的氨基酸,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建議每天吃1~2個雞蛋好。高血壓、心腦血管病不宜多食常食。
偏愛紅薯
老人說:“紅薯是個寶,頓頓離不了。”醫學家研究,紅薯有五大功效:和血補中,營養豐富;寬腸通氣,促進排便;益氣生津,增強免疫;含抗癌物質,能防癌抗癌;抵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紅薯中含鈣、鎂較多,所以能防止骨質疏松癥。胃病、糖尿病人不宜食。
結語:上述的三類養生法,大家覺得小編講的對不對呢?所以那些整天到家什么事情都不做的男性們,為了自己的健康和家庭和睦還是多做事情吧,那些以夫為天的女性們,這種生存方式也就不對了,自己獨立還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