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何種原因引致病發,皆因不通則脹,不通則滿而不食,食后加重。因此,善治胃病者,通調氣機作為基本組方法則而貫穿全過程,氣機一通,一通百通,收效甚佳。
(8)胃痛:慢性胃炎患者胃痛有輕有重,或有或無,胃痛多伴有胃脹,但單純疼痛者亦不少見,久痛往往連及兩脅,或牽及背部肩胛處,常受飲食和情志影響而發作加重。
反酸,燒心,為常見的癥狀之一。以上臨床表現,可謂氣郁、血郁、濕郁、食郁、火郁、痰郁等六郁成分無所不有,虛實夾合,癥狀復雜。
臨證當細究其因,詳辨其證,施治有別,仍要恪守清熱燥濕為之通,理氣化瘀以開通,健脾益氣以助通,舒肝健脾以暢通,醒脾化濕開胃以運通,消積導滯以順通的調治脾胃的原則,領悟善通中寓補。
通調的目的在于恢復脾胃主運化,主受納,升清降濁,樞機斡旋自如的生理特性。中氣健旺,精氣化生無窮,則五臟順得其養,互相間功能平衡協調,使愈出自然。
(9)出血:肥厚性胃炎由胃鏡確定,以上腹部疼痛、反酸為主要的臨床表現,服用堿性藥物或堿性食物后癥狀可暫時緩解。
由于胃酸分泌旺盛,而刺激胃黏膜,久之多常見多發性糜爛與潰瘍改變。因此,消化道時有出血現象,但多為少量的出血,大量出血較為少見。
胃炎的病因
1、藥物作用
長期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食物及進食粗糙食物或吸煙等。這些因素反復作用于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腫。
2、胃粘膜損壞
胃粘膜長期淤血缺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門脈高壓癥的病人,胃粘膜長期處于淤血、缺氧,引起營養障礙導致胃炎。
3、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如治療不當,遷延不愈可轉變為慢性胃炎。
4、胃酸過多
胃酸缺乏,細菌容易在胃內繁殖,也可造成慢性胃炎。
5、營養不良
營養缺乏,內分泌功能障礙、免疫功能異常,可引起慢性胃炎。
6、細菌感染
消化道彎曲桿菌感染等都可能是慢性胃炎的發病因素。
7、病菌感染
細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由于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細菌或毒素不斷地被吞入胃內;或胃內缺乏胃酸,細菌易在胃內繁殖,長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8、精神因素
過度的精神刺激、憂郁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復作用于大腦皮質,造成大腦皮質功能失調,導致胃壁血管的痙攣性收縮,胃粘膜發生炎癥或潰瘍。
胃炎有哪些危害
1.貧血
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兩種貧血:(1)巨幼紅細胞貧血,即惡性貧血。
患者具有貧血表現: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
(2)缺鐵性貧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飯少,營養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2.胃出血
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見,粘膜萎縮變薄、血管顯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爛出血,以黑便為主要表現,若出血量大時,可突然吐血,重者頭暈、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3.胃潰瘍
胃潰瘍與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同在,存在明顯的炎癥刺激,胃粘膜萎縮變薄,并發糜爛、潰瘍,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以免延誤診治。
4.胃癌前期
據國際衛生組織統計,在胃癌高發區,經10-20年隨訪,平均胃癌發生率為10%,他們的發展脈絡為:淺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
總結:有關心肌梗死的一些常見的發病的原因以及發病的癥狀今天我們就先了解到這里,希望大家通過文章里的這些小常識能夠多多的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以便更好的做好心肌梗死的防治工作。希望本文能夠給你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