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門靜脈高壓時,使胃長期處于瘀血和缺氧狀態,導致胃粘膜屏障功能減弱,胃酸分泌減少,細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損害。
慢性腎功能衰竭時,尿素從胃腸道排出增多,經細菌或腸道水解酶作用產生碳酸銨和氨,對胃粘膜產生刺激性損害,導致胃粘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
經纖維胃鏡發現或證實膽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個重要原因。
心身因素
由于心理衛生不健康,長期處于精神緊張、憂慮或抑悶狀態,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
尤其是交感神經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亦會導致胃粘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造成胃粘膜血流量減少,破壞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癥反應。
病理改變
肉眼觀
病變呈多灶性或彌漫狀。
胃鏡所見
病變部胃粘膜充血、水腫、呈淡紅色,可伴有點狀出血和糜爛,表面可有灰黃或灰白色粘液性滲出物覆蓋。
鏡下觀
病變主要位于粘膜淺層即粘膜層上三分之一,呈灶狀或彌漫分布,胃粘膜充血、水腫、表淺上皮壞死脫落,固有層有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癥狀
85%左右出現上腹疼痛,疼痛多數無規律,疼痛多數與飲食無關(有的患者空腹舒適,飯后不舒)。
疼痛一般為彌慢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