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是一項值得研究的運動項目,在太極拳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有的人反應在練習太極的過程中,膝關節有的時候會疼痛,這是為什么呢?一起來看下面的文章。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身體放松,做好準備活動,把各個關節都打開,在過程中盡量將每個關節都放在合適的位置,這樣就會減少對關節的傷害。
關于練太極拳引起膝關節痛你所遇到到的問題很多練習太極拳尤其是太極拳的練習者都遇到過。原因一般有兩方面:
一是練拳架的過程中拳架下盤未達到正確要求,下肢在運動過程膝關節與腳尖方向不一致,導致膝關節內兩條交叉韌帶所承受的負荷不平衡,而引起的膝關節炎(多為髕前滑囊炎),此種情況在練完拳后的感覺尤為明顯,感到關節酸痛、酸脹,嚴重者患側關節可比健側關節腫脹,但休息過后可緩解。
二是在太極的練習中下肢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一點,出現疼痛的原因有可能是在耐力及控制力方面仍有所欠缺,在學習的時候對自己要求過高,負荷過重引起,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這些點。
出現這情況也不用太擔心。首先,練拳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姿勢的要求,膝關節與足尖方向要一致,練拳先要慢慢練,放松練,即使是發力的動作如掩手弘錘也不要發力打出,只要打出發力的意念就好了,因為很多初學者還未學懂得放松,拳架不夠松、柔,胡亂發勁,只會發出的是死勁,而不是彈抖勁,這樣練習難于去僵求松,且發力過程容易對膝關節造成慢性損傷。拳架要練的夠熟練、松柔了,才可發勁。
其二,練習者如果是年輕力壯可直接從低架練起,但是如果年紀較大或身體瘦弱者或平時缺乏體育鍛煉者,建議先從高架練起,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虛實變化就可,還可以練習站樁作為輔助練習,初時每次站樁的時間不用太長,適可而止,慢慢增加練習時間,通過這些鍛煉時間長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顯的加強,這樣拳架可練的低些,簡單說,就是拳架先從高練起,時間長了,練低架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那么吃力了,而且拳架也會比較松柔。
因為有的練習者在初練時練低架,雖然動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較吃力,拳架就缺發松柔,比較僵、滯、勁斷而不連續,而從高架練起不會那么吃力,放松起來也比較容易一些。
很可能是錯誤的理解圓襠開胯,用膝蓋外撐來造成圓襠的感覺,結果變成膝蓋過分外掰,自己扭傷自己。
也有可能是將開胯理解錯了,做成了圓襠開胯,用膝蓋外撐來造成圓襠的感覺,結果變成膝蓋過分外掰,負荷過重,結果扭傷了膝關節。
練雀地龍時把注意力放在腰胯的轉換,襠開膝合,架子不要過低,全身的力盡量放到腳底,不要停留在膝蓋。
膝痛分幾部分
第一:膝之后部疼痛是拉筋拉傷了,要小心保護十字韌帶。
第二:膝之上部及大腿部份是四頭肌,練拳酸痛是正常的事,注意強度就可以了,沒關系的,太酸痛時按摩下及休息一兩天就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