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yǎng)生是我們每個人都想做,卻又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比如說每天是不是必須要八杯水才是健康的呢?平時在飲食多吃什么多身體好?總之,養(yǎng)生和我們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生活中總是有很多不靠譜的健康常識,下面就跟著小編看看到底有哪些吧?
誤區(qū):完全從食物中攝取營養(yǎng)物
假如說你是一個長期食素者,并不該相信上面的說法。如果你不吃雞蛋,也不選擇喝牛奶,那么想要補充身體足夠的維生素,可以選擇營養(yǎng)補充劑來實現(xiàn)。
誤區(qū):對乙酰氨基酚是安全的鎮(zhèn)痛藥之一,也是減輕關節(jié)炎疼痛的第一選擇
如果你每天要喝一杯葡萄酒(或其他酒類),不要相信這種說法。對乙酰氨基酚藥瓶上的文字對每天飲酒超過三次的患者提出了警告,提示這種藥物會對肝臟造成傷害。
就算酒精度非常低的酒類,也會給我們的肝臟帶來麻煩的,就算醫(yī)生建議我們對乙酰氨基酚的常用劑量為每天4克,但是如果你不能夠做到一點酒不喝的話,這個大劑量就不要超過2G。
誤區(qū):血壓越低越好
為什么說血壓越低越好呢?其實,我們人體的血壓低于120/80,就能夠有效的預防心臟病以及中風發(fā)病的概率,但是,血壓也不能夠降得太低。如果舒張壓降到70以下,心臟病的發(fā)作以及死亡的概率增加一倍多。
誤區(qū):散步是簡單的鍛煉之法
如果你有心臟病,且天空中煙霧彌漫,不要相信這種說法。研究表明,在煙霧彌漫的天氣,空氣中的小顆粒能提高心臟病發(fā)作的風險。遇到這種天氣,應盡量在室內活動,并打開空調———能將室內污染物水平降至50%。
誤區(qū):干家務或種花種草比輕微鍛煉更有利于健康
如果你正試圖避免患上心臟病或治療心臟病,不要相信這種說法。我們知道,活動就比不活動強,而大掃除或拔草并不能使心臟達到足以大幅降低心臟病發(fā)作或中風幾率的強度。
相反,每周4到5次、每次30分鐘的強度適中的鍛煉可大幅降低心臟病發(fā)作的幾率。一項針對近4萬名婦女的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兩小時的漫步可把患心臟病的幾率減半。
誤區(qū):游泳是理想的低強度有氧鍛煉方式
假如說你身體患有哮喘,所以這樣的說法千萬不能相信。在游泳池中含有大量的氯,這樣的元素很容易導致哮喘的發(fā)作,如果說游泳池在室內,這回導致兒童患上感染的幾率增加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