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枸杞子
以前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入藥,味甘、性平,功能補腎生精、益血明目、烏發悅顏,為滋補肝腎之佳品,被譽為歷代保健良藥。如《神農本草經》里說:“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食療本草》謂之能“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
據藥理研究,枸杞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有抗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故用其防治高血脂癥、動脈硬化性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
10、車前子
車前子可以祛痰止咳,能利水消腫,養肝明目,祛痰止咳。特別對于慢性氣管炎及高血壓、尿道炎、膀胱炎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11、黃芪
黃芪補氣,中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認為黃芪“益元氣而補三焦”,清代的黃宮繡稱黃芪為“補氣諸藥之”。現代研究發現,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
12、金銀花
銀花味甘性寒,氣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熱毒,尤為治陽性瘡瘍的要藥。配以連翹、牛蒡子、薄荷、荊芥,則疏表解熱。配以鮮生地、玄參、連翹、竹葉卷心等,則清營泄熱;配以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則解毒療瘡。配以黃耆、當歸、甘草,則托毒消癰。配以黃芩、白芍、甘草等,則清熱治痢。
13、黃連
民間有“家有黃連,百病可愈”的諺語,黃連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廣泛應用于臨床。中醫認為,黃連藥性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擅長的就是清胃熱、瀉胃火。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胃火牙痛的清胃散,就是以黃連為主藥的代表方之一。
常見的補血食譜
1、歸地燒羊肉
食材:組成:羊肉500克,當歸、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
用法:羊肉洗凈,切塊,放砂鍋中,并入洗凈之藥及醬油、鹽、糖、黃酒,清水各適量,紅燒至肉爛,可常服。
作用:溫中補虛,益氣攝血;適用于氣虛所致月經量多,色淡質虛,面色無華,神疲氣短,懶言,舌質淡,脈弱無力。
2、羊脖子燉黃芪
食材:羯羊脖子1個,黃芪飲片60克,姜蔥香料適量;
做法:將羯羊脖子放入適量冷水中煮沸,去掉表層的油沫后再煮半小時時間,然后將黃芪飲片用紗布包好,放入鍋內同煮,等到差不多快熟的時候再放入姜、蔥、香料。
作用:羊脖子燉黃芪有補氣補血、扶贏愈瘡功效。女人月經期失血過多正可以食用補血。
3、龍眼黑豆大棗飲
食材:龍眼肉15克,黑豆30克,大棗1枚;
做法:把準備好的黑豆用水煮熟后留取豆汁,然后將黑豆去除放入棗,等到棗熟的時候再放入龍眼肉微煮,成黑紅色藥飲。
作用:在月經期間喝喝什么好的問題上,龍眼黑豆大棗飲絕對是不錯的選擇,龍眼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補血功效,再加上同樣具有補血功效的大棗,在經期飲用再適合不過了。
4、生姜燉烏雞
食材:鮮生姜、小烏雞、黃芪、人參、當歸、紅棗;
做法:把準備好的鮮生姜30克切成薄片,以順序排列置鍋底;小烏雞1只,去凈毛及內臟,破開雞胸,平鋪鍋中,加水適量,快熟的時候放入準備好的人參、當歸、黃芪等中藥材。
作用:烏雞對女性比較有幫助,但生完孩子的經常喝乳鴿湯,也是大補的。處于經期的女性同樣也可以喝生姜燉烏雞,但同時要注意輪流換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