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體檢都沒有很高重視,認為體檢根本檢查不出什么。大多人都是在發生疾病的時候才回去進行身體檢查。那么,對于體檢大家都存在哪些誤區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體檢小常識,告訴大家體檢正確的間隔時間和項目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常見體檢誤區
誤區一:體檢講“名人效應”
每當有名人得病或猝死,就會引發一股體檢熱潮。人們看起來是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了,可怎么說都有點臨時抱佛腳的意思。累了才休息,渴了才喝水,病了才就醫……這是許多人的生活方式,結果呢?身體有病時“亡羊補牢”肯定不如沒病防病,把握健康的主動權,這才是現代健康養生的真諦所在。體檢切忌跟風,不要非等某某名人離世來為你敲響健康警鐘。
誤區二:體檢合格就是健康
常規的健康體檢是查體而不是查病,可不能對它的期望值太高。它只能說是一個初檢,一些常見病是可以被發現的,比如說,尿常規可以發現腎臟方面的嚴重疾病,而高血壓、乙肝,還有明顯的肺部疾病則可以通過測量血壓、驗血和胸透及時發現。但對于一些較復雜的病,常規的健康體檢就無能為力了。千萬不要覺得體檢合格就萬事大吉,而輕視了醫生在體檢報告中所簽署的意見。要認真實施體檢結論中醫生給您量身開出的健康處方。
誤區三:挑三揀四、抓大放小
有些人體檢時,對身體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腎)的檢查非常重視,但忽視耳鼻喉科這樣的“小科”,對血脂、血糖很關心,卻不查尿常規。心、肝、肺等重要臟器要查,眼耳鼻喉也千萬不要漏檢。尤其是鼻咽癌,早期沒有癥狀,多數患者都是在體檢中發現的。又如眼底檢查,眼底視網膜是全身惟一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末梢血管,其狀況對全身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診斷及治療非常重要。
誤區四:慢性病卻不定期體檢
有些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雖然一直在吃藥,但就是不體檢,也不知道吃藥的效果如何。一般健康人每年體檢一次就可以了,而有慢性病的患者就要經常體檢。比如每年4月份,糖尿病患者的就診率會明顯升高,因此糖尿病人好在春季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有助于監控病情的發展,也為用藥提供依據。
誤區五:怕輻射而留健康隱患
現在聽說X線檢查對人體有害,許多人便拒絕透視。就因為如此,有人錯過了治療肝癌、腎癌、乳腺癌的佳時機。實際上,現在的X線檢查的輻射劑量遠遠低于國際上規定的人體器官可接受的射線劑量標準,而且一年一兩次、一次幾十秒的X線檢查,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并不大,除了女性妊娠期不宜檢查外,其他人不用過多擔心。
體檢正確間隔時間及項目
體檢因人而異,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檢查項目。所以,我們在體檢時應選擇合適自己的檢查項目,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一系列屬于自己的體檢計劃。
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
每1~2年檢查一次,檢查的重點項目是心、肺、肝、膽、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壓等。但體質較差尤其是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腫瘤等帶有遺傳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中老年
身體進入多事之秋,各種疾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因此,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至半年左右。特別是步入60歲的老年人,間隔時間應在3~4個月左右,檢查項目由醫生酌情決定,但每次都應檢查血壓、心電圖、X線胸透和血尿便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