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定期進行體檢
司機每年應進行一次職業性體檢,以便早期發現與職業有關的疾病,及時治療處理。倘若發現禁忌開車的情況,如明顯的聽覺器官、心血管、神經系統器質性疾患和色盲等疾病者,均不宜從事機動車駕駛工作。
3、少車輛行駛時的振動
司機坐位應該用彈簧、海綿坐墊制成。開車時應戴松軟手套,減少手與機器手柄和方向盤的直接接觸。當道路凹凸不平時,應減速行駛,以減少全身振動。
4、降低噪聲強度
一般而言,高音喇叭的噪聲對人的聽力危害較大。因此,應使用低音喇叭。開車時播放音樂,音量不宜太大,以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影響。司機在開車時,可戴防噪聲耳塞,這是防止噪聲性耳聾的簡單易行的保健措施。
開車并不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不僅外界存在很多的因素會影響到你的安全,而且你自身如果忽視了開車的注意事項的話,同樣會導致你的駕車過程出現危險。為了讓司機的駕車過程更安全,下面就一起了解下司機不能做的五件事吧。
1、忌空腹開車
司機有時也會空腹開車,長時間處于饑餓狀態下,體內血糖下降。當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頭暈眼花、疲勞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此時,司機應激反應較差,緊急剎車能力減弱。所以司機不宜空腹開車。
2、忌感冒時開車
研究發現,司機在患感冒期間的反應能力降低75%,而中度醉酒時反應能力下降不超過5%-10%。可見,感冒出現反應失控能力是中度醉酒的2-12倍。因此,司機患感冒時不宜開車。
3、忌酒后開車
眾所周知,交通部門嚴禁酒后開車。因為飲酒后對人的視覺有不良的影響,顏色分辨力減低,注意力分散,反應不靈敏,且容易疲勞。若飲酒量過多,還會使大腦失去平衡和自控力。這些都是發生車禍的誘因。
4、忌服某些藥物后開車
有些藥物可影響視力,具有催眠作用,使人反應遲鈍。比如服用阿托品等抗膽堿類藥物,可導致人的瞳孔散大、視物模糊;非那根、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組胺類藥物,能使人想睡覺、反應遲鈍或視力判斷力發生偏差;利血平、降壓靈等降血壓類藥物可使人精神抑郁、反應遲鈍。因此,為了安全行車,司機在出車前或出車途中不要服用上述藥物。
5、忌開車前看電視
有些司機看完電視立即開車,殊不知,這樣開車肇事機會就會增多。研究發現,在暗光下看電視,熒光屏上強烈的閃爍,會引起人體內維生素A含量的暫時性下降,使人的視覺遲鈍,辨色能力減弱,視力下降。倘若連續看電視一小時,視力須經過30分鐘才能恢復正常。如果看電視兩三個小時,視力恢復的時間就更長。因此,司機看完電視不宜立即開車。
結語:有車雖然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也給人們的安全造成了影響。作為有車一族,一定要認真記住開車的注意事項,從自身做好,保護自己的行車安全。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車族安全事項,一定能夠幫助到有車族,希望每個有車族都能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