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旅游畢竟是要去到一個我們不熟悉的陌生的環境,我們的身體會需要一些適應的過程,所以一些旅游的小常識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可以預防旅途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小問題,下面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些旅游的小常識吧!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其病癥是上吐下瀉,特點是起病急、發病快、潛伏期短,若救治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發現旅游者食物中毒,讓其多喝水緩解毒性,嚴重者立即送醫院搶救,食物中毒都由飲食不衛生引起,導游員要隨時提醒旅游者不要食用攤上的食物。
骨折
旅游者骨折,須及時送醫院救治,但在現場,導游員要做好:一是止血。止血的常用方法有手壓法,即用手指、手掌、拳在傷口附近一側壓迫血管止血;加壓包扎法,即在創傷處放厚敷料,用繃帶加壓包扎;止血帶法,即用彈性止血帶在傷口近心臟的大血管上止血。二是包扎。包扎前好要清洗傷口,包扎時動作要輕柔,松緊要適度,繃帶的結口不要在創傷處。三是上夾板。就地取材上夾板,以求固定兩端關節,避免轉動骨折肢體。
心臟病突發
旅游者心臟病突發,切忌急著將其抬或背著去醫院,而應讓其就地平躺,頭略高,由患者親屬或領隊或旅游同行者從患者口袋中尋找備用藥物,讓其服用;同時,地陪應立即跑到附近醫務所找醫生前來救治,病情稍穩后送醫院。
蝎、蜂蟄傷
若旅游者被蝎、蜂蟄傷,導游員要設法將毒刺拔出,用口或吸管吸出毒汁,然后用肥皂水,條件許可時用5%蘇打水或3%淡氨水洗敷傷口,服用止痛藥。如導游員或旅游者認識中草藥,可用大肖葉、薄荷葉、兩面針等搗爛外敷。嚴重者要送醫院搶救。
頭部碰傷
如果同別人相撞或跌倒撞擊到頭部而起個大包也許不用太擔心,但若出現高燒、嘔吐、痙攣或流出透明的體液(血清、腦積液)時,就要趕快送醫院了。
1、除了腫的地方,頭部的其它地方也應冷敷。但有傷口時則不能這樣處理,以免助長細菌繁殖。
2、如果從耳、鼻或口中流出血或透明的液體(血清、腦積液)時,要將臉部擺向血或液體流出的方向。注意不可用紗布或其它東西將其塞住,以免細菌感染。
3、嘔吐時,將頭部側放,以防嘔吐物滯塞。
4、發生痙攣時,勿任意壓迫傷者肢體,用手帕卷成筒條,塞在患者口中,使其安靜下來。
5、搬運傷者時要將頭部固定,不要晃動。
頸部被擊傷
1、頸部內有氣管、食道以及神經,是人體重要的部位,被撞擊時應趕快送醫院。
2、為了抑制內部出血,須將撞擊處加以冷敷。
3、發現外出血現象時,應用消毒紗布置于傷口處止血。
4、躺臥時,把身體放平,絕對不要使用枕頭。
5、移動時,將頭部固定。
背部撞傷
1、讓傷者仰臥在堅硬的木板上,將枕頭分別墊在頸部和腰部,使脊椎骨保持自然的彎曲。不可有坐或盤坐的姿勢。
2、移動時,頸部也須同時固定,搬運時則要避免搖動躺板。
旅游好處
旅游熏陶著人的情操,增長人的見識。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中國人常用“不知天高地厚”來貶說別人不知好歹,沒有見識?!肚f子·秋水》篇開頭頗有寓意:秋水暴漲,河伯見百川灌河,浩瀚奔涌的氣勢頗是欣慰,以為天下之美盡為己有。當他順流而東到了大海,抬頭一看,無邊無涯,于是望洋興嘆,向海神承認自己淺陋,見笑于大方。古人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說法,以為“白首死章句”的儒生是沒有出息的,當博采眾長,游歷多思,才可能有成就。屈原、司馬遷、李白、徐霞客、李時珍、張衡等等,哪一個不是行于江山之助,才成就了人生的功業?
結語:旅游時人們非常喜歡的一項休閑活動,可以出去看看世界,看看大自然的神奇,體驗與現在不同的生活,當然在旅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忘掉生活工作中的不快,放松身心。而本文就為您推薦了廣州旅游的一些景點以及特產,還有一些旅游的常識,若是你還沒有去過廣州,那么不妨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