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必備的外傷藥:如:創可貼、紫藥水、藥用酒精棉球、消炎粉等。還可備一絲巾,既防風又可在必要時做繃帶使用。
3、秋季出游必須注意的小常識
(1)秋季空氣干燥是傳染病的高發期,因此在旅途中一定要注意預防傳染病。例如在火車中和公交車內避免和咳嗽的乘客講話,經常通風換氣。
(2)秋季一般空氣干燥,注意護膚。
秋天外出旅游,若不注意保護自己的皮膚,會使皮膚皺裂、變粗,甚至患脂溢性皮膚病癥,影響容貌。因此,在外出旅游時應注意保持皮膚的干凈,多吃蔬菜瓜果,增加體內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使皮膚不至于干燥皺裂;外出旅游好戴頂帽子遮住太陽照射,并適當擦些含酮防曬霜;旅途照相化妝,只須采取簡易化妝法,適當化點淡妝就好。
專家觀點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暑期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馬上進入天高云淡的秋季,秋季是登山、賞紅葉的好時節,秋季出游,除了慎重選擇旅行社、簽訂合同、購買保險外,還需要注意安全。
人們出去旅游只是想看看外面不同的風景,放松自己的身心,之后會議更好的精神面對生活,可以說是調節生活的,但是旅游具體的好處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為您詳細介紹一下吧!
其一,旅游熏陶著人的情操,增長人的見識
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中國人常用“不知天高地厚”來貶說別人不知好歹,沒有見識。《莊子·秋水》篇開頭頗有寓意:秋水暴漲,河伯見百川灌河,浩瀚奔涌的氣勢頗是欣慰,以為天下之美盡為己有。當他順流而東到了大海,抬頭一看,無邊無涯,于是望洋興嘆,向海神承認自己淺陋,見笑于大方。
古人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說法,以為“白首死章句”的儒生是沒有出息的,當博采眾長,游歷多思,才可能有成就。屈原、司馬遷、李白、徐霞客、李時珍、張衡等等,哪一個不是行于江山之助,才成就了人生的功業?
其二,旅游錘煉人的意志,開拓人的智慧
宋代王安石游褒禪山,未及洞底,就退出來,以致“不得極乎游山水之樂”。于是他悟出:“天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蘇軾游石鐘山,欲究石鐘山命名之由,便月夜泛舟絕壁下,聞流水與石竅激蕩共鳴之聲,開釋了疑問。凡此種種是極大的審美享受。在此尋幽訪勝的經歷中,個人意志得以鍛煉,智慧又進了一步,為人類文明又增加一道亮色。后人在拜讀他們的大作之時,品其文,賞其念,心智也得以升華。
其三,對山川的愛戀還激發人們對祖國的愛、對生活的愛
當代偉人毛澤東面對茫茫雪原,在詩歌中嘆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昔日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無不為山河鞠躬盡瘁。唐朝大詩人李白云游山水,詩可驚鬼神,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真摯令人感動。對土地真摯的愛已深深地融入了人類的血液,成為人類生活的支柱。
所有的自然景觀,無論是否人工的直接改造,歸納起來不過兩大類:壯觀和優美,它們都以形體、色彩、光影、聲響等因素構成。不管人類是有意還是無意地面對它,景觀都給予人的身心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和一定的享受。因此,今人、古人、中國人、外國人都愛旅游,這是人類情意傾注之必然。
大地山川是美的,而人類的勞動更美。當代日本畫家東山魁夷說:“風景之美,不僅僅意味著大地自然本身的優越,也體現了當代民族文化歷史和精神。”對此,馬克思的論述更為深刻。馬克思說:“周圍的,可以感覺得到的世界完全不是從來就如此或永遠不改的東西,而是工業化與社會狀態的產物,是許多世代活動的結果”。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人類不斷按自己的需要改造世界,或耕種、或修筑、或題詠鐫刻,或尋幽勘探。幾千年來數不清的人類勞動,累積在這美麗的土地,這是何等的美麗和壯闊:北京的故宮、西安古城、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凱旋門……不一而足。
結語:旅游對我們的好處是非常之多的,相信看了本文之后你一定會有更深的理解。而現在正是秋季適合出去旅游,本文也介紹了10非常美麗的秋季旅游景點,若是你有秋季出行旅游的計劃的話,不妨選一個自己更喜歡的地方看看吧,相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