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于體檢并不陌生,體檢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的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發現問題能夠及時治療。很多人對體檢過程較為重視,從而忽視的體檢報告。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體檢小常識,教你如何讀懂三大常規報告。
體檢后不能蒙查查一定要重視體檢報告
大部分人對于體檢過程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較為重視,但是對于體檢報告都只是略微的看一下,有些人甚至不看,也沒有將檢查報告保留下來。小編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視自己的體檢報告,這是對自己身體做出一系列的檢查結論。
誤區一 不懂體檢報告無所謂別麻煩醫生
體檢后要認真閱讀體檢報告,了解自己的需求,查看報告是否提示了某方面的問題,是否有警告標志。“看體檢報告不只是看字面上的數據,還要看字面下的含義。即便沒查出什么問題,也不代表你很健康!”
符力主任指出,看體檢報告不只是看有沒有病,還要看有沒有得病的風險。報告是靜態的,人是動態的。體檢反映的只是當下的狀況,即使數據在正常范圍內,但并沒有反映其上升或下降趨勢。
因此,拿到檢查結果應該積極咨詢醫生,并將個人的家族病史、生活習慣、食物耐受等信息告知醫生,積極配合體檢中心的健康管理。醫生不僅可以結合你個人的生活習慣、家族遺傳以及其他相關指標來分析、提醒你,給你有用的建議,還能告訴你,你所檢查的項目是不是齊全。
誤區二 數據在正常范圍內代表身體沒問題
指標未超出正常值,不代表絕對正常。目前,大部分體檢指標的設定是根據疾病標準而非健康標準來定,換句話說,體檢指標正常只能說明身體狀況達到60分的及格標準,卻不能說明身體是健康的。
此外,指標是因人而異的。“比如血脂、膽固醇指標的正常值標準僅僅針對健康人群,但對于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人來說,這樣的數據可能就是一個危險的狀態。”
也就是說,未查出問題者切勿大意:若身體不舒服可向醫生咨詢,考慮檢查項目是否有偏漏、是否該增加檢查項目;此外,在醫生建議下繼續保持好習慣,改掉壞習慣,讓身體更健康。同時,可將個人及家庭每年的體檢報告保存好,建立屬于自己和家庭的“健康檔案”。
誤區三 數據與參考值不同肯定有病了
“指標數據不在正常值內,也不代表一定有病,例如你休息不好轉氨酶會增高。”符力主任指出,體檢指標的數據是統計學根據大樣本定的通用指標,沒有包括“小概率”事件。所以廣義來講是一個提示性指標,并不是所謂“金標準”的診斷指標。尤其內分泌指標總是隨著個人生活習慣、身體狀態、環境而不斷波動,需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能確診。
當然,已查出問題者須做好隨診,需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復診,分析比對所有檢查結果才可確診;確診后若需治療,應及時就醫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