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痛經分實證、虛證、寒證、熱證,臨床上以寒證較為常見。
其癥狀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痛處拒按,連及腰脊,得熱則舒,行經量少,色暗有血塊,苔薄白,脈沉緊。
對待因寒證引起的痛經,不妨試試貼敷,我們常選用的穴位是:
三陰交:位于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凹陷處。此穴為足三陰經交會穴,配合灸法,有溫補行血的作用。
氣海:前正中線上,臍下一寸半。氣海為任脈經穴,通于胞宮,可理氣活血,調理沖任。
關元:位于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關元為元氣所藏之處,灸關元有強身健體抗寒作用。
諸穴合用,一般于經前三天貼敷,有溫經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另外,還可自行選用“溫灸貼”貼至肚臍部位,可達到溫經化瘀、舒經通絡、調理氣血、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一般在行經伊始時將其貼敷在肚臍上。這種溫灸貼一般藥店有售,可在家自行貼敷,這種方法簡便易行,無痛苦,也無副作用。
這里還需要強調的是,在經期之前的幾天要克服自身恐懼感,心理壓力過大或久坐皆會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要盡量控制情緒的波動,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在經期應注意飲食調理,經前和經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使痛經加重;月經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熱迫血行,出血更甚。切勿濫用藥物,應根據痛經的原因辨證施治。
只要辨證恰當,因癥施治,不但能即時止痛,還能解除導致疼痛的病因,防止痛經復發。
女性下腹痛注意事項
1、勞逸結合:月經期可照常工作、學習,從事一般的體力勞動,可以促進盆腔的血液循環,從而減輕腰背酸痛及下腹不適,但應避免重體力勞動與劇烈運動,因過勞可使盆腔過度充血,引起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及腹痛腰酸等。
2、月經期因經血的耗散,更需充足的營養;飲食宜清淡溫和,易于消化,不可過食生冷,因寒使血凝,容易引起痛經,以及月經過多或突然中斷等。不可過食辛辣香燥傷津食物,減少子宮出血。要多喝開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3、情緒異常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精神情緒對月經的影響尤為明顯。故經期一定要保持情緒穩定,心情舒暢,避免不良刺激,以防月經不調。
總結:有關女性腹痛的一些常見的發病原因以及發病時的調理方法今天小編就想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通過文章的介紹能夠幫助你更好的防治腹痛的病發。此外,大家在生活中尤其還要注意保暖問題。希望本文能夠給你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