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顯示,2011年,青壯中年組(15-59歲)其前三位死因依次為腫瘤、循環系統疾病(即心腦血管疾病)、損傷與中毒。惡性腫瘤死亡居前三位的分別是肺癌、胃癌、肝癌。
隱形腫瘤中,發現多的是肺癌、肝癌以及乳腺癌。黃新恩指出,肺癌與許多癌癥一樣,往往一發現就是晚期。對于年齡大、有咳嗽、咳痰、抽煙等高危因素的人,可以定期做低劑量CT,以便及時發現肺癌。
專家釋疑 大多數腫瘤 要等有了病灶才能發現
對于體檢,小編了解到,很多人都覺得沒什么作用,意思就下就行,只能檢查出一些小毛病。對于癌癥檢測根本檢查不出來。有些人在做完常規體檢沒多久就被查出癌癥,這到底是為什呢被?
首先,體檢目前的檢查手段不豐富,鼻咽癌、食管鱗癌、大腸癌容易被漏診,因為這些需要經過胃鏡甚至腸鏡進行檢查。體檢中一些設備,與臨床相比有差距。
第二,現在的檢查手段準確率不是百分之百,比如目前流行的腫瘤標志物中,有一項為AFP指標,叫甲胎蛋白,對于肝癌有半年或者八個月有預警作用,但是準確率只有70%-80%。還有癌胚抗原指標,對腺癌有預警作用 ,但是只有50%的準確率。
第三,通過透視,1厘米以下的腫瘤很難被發現。醫生都知道,在篩查腫瘤時,CT存在一個1厘米死角,即腫瘤直徑小于1厘米,那么在CT掃描時就可能被漏診。另外,胰腺癌、卵巢癌、縱隔腫瘤等生長部位較隱匿的腫瘤,難以通過常規體檢早期發現。
腫瘤能夠提前被發現多久?專家無奈地說,體檢等大多數檢查手段,只能夠發現有病灶的腫瘤,如果說在腫瘤萌芽狀態就能被發現,目前只有食管癌、宮頸癌。從癌前病變發展到質變,食管癌和宮頸癌可以早提前3年左右發現。肝癌早可以提前半年到八個月發現。
警惕不同部位出現的腫瘤信號
常規體檢很難檢測出癌癥的存在。但是,對于身體不同感官以及一些身體小情況,都有可能預示著癌癥的發生。所以,對于一些身體狀況應該做一些相對應的檢查。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癥狀做哪些檢查。
1、頭痛、鼻出血、耳鳴、視物模糊,口腔經久不治的潰瘍,應做頭部CT或核磁共振,以排除鼻咽癌、腦瘤、口鼻咽喉腫瘤等。
2、吞咽困難、聲音嘶啞、飲水嗆咳、胸部有包塊等,應排除食管癌、肺癌和乳腺癌。
3、上腹部不適、消瘦、嘔血、黑便、大便性狀變化、便秘、腹部隱痛、腹部包塊等,要通過B超、胃鏡、腸鏡等檢查排除胃腸、肝膽系統惡性腫瘤。
4、腹痛、血尿等小便性狀改變、小便困難,應排除泌尿生殖系統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