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病毒由脊髓后根神經節侵及植物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后,可產生相應系統的癥狀,如胃腸炎,膀胱炎,腹膜炎,胸膜炎等表現。
本病病程一般約2~3周,泛發或復發者常提示有免疫功能缺陷,應注意潛在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在典型皮疹出現前,局部常有輕度瘙癢,刺痛,灼熱感,皮膚感覺異常或顯著的神經痛,個別有發熱,全身不適等全身癥狀,一般在前驅癥狀出現2~5天后局部先出現大小不一的紅斑,在紅斑上出現簇集性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皰,丘皰疹,皰壁緊張,內容清亮透明,皰周繞以紅暈,皰間不相融合,水皰可破潰糜爛,數日后干燥結痂,痂皮脫落留有色沉斑,若不感染一般不留瘢痕,數群集簇水皰沿單側周圍神經支配的皮膚呈帶狀分布,損害輕的有2~3群,重者可達10余群,各群相鄰近的可融合成大片,皮疹一般不超過正中線,極少超過對側者為橫過對側神經的小分支受侵所致,多數患者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疼痛。
本病多侵犯肋間神經,頸叢神經,三叉神經,腰骶神經等,三叉神經受累以第一支眼神經為多見,約占半數以上,常合并眼部癥狀,上頜支受累可致咽部,腭垂,扁桃體發疹;下頜支受累則舌前部,頰黏膜及口底部發疹,還可累及第Ⅲ,Ⅳ腦神經,引起腦干等中樞神經受累,表現為頭痛,嘔吐,驚厥等癥狀,若累及前角運動神經元,可致肌無力或相應部位的皮膚感覺麻痹,可持續數周至數月,但病愈后可恢復,若累及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可引起胃腸道及泌尿道癥狀,表現腹痛,尿頻或排尿困難。
顯著神經痛是本病的特征癥狀,一般常在皮疹出現以前或與皮疹同時出現,年齡愈大疼痛愈劇烈,大多數老年患者由于神經節炎癥后引起的纖維化常遺留頑固的神經痛,可持續數月至數年,嚴重者可遺留長時間的神經麻痹。
本病病程,兒童及年輕人約2~3周,老年人約3~4周,愈后極少復發,嚴重病例,特別皮疹泛發者往往提示免疫功能缺陷及潛在的惡性腫瘤,應及早檢查發現。
帶狀皰疹的臨床表現
1.不全型帶狀皰疹(頓挫型) ,局部不出現皮疹或只出現紅斑或丘疹,無典型水皰,很快自行消退。
2.大皰型帶狀皰疹,可出現直徑大于0.5cm的大皰,如櫻桃大小。
3.出血型帶狀皰疹,水皰內容為血性或形成血痂。
4.壞疽型帶狀皰疹,皮疹中心可壞死,結黑褐色痂皮,不易剝離,愈合可遺留瘢痕,多見老年人及營養不良的患者。
5.泛發型(播散型)帶狀皰疹,病情嚴重,有死亡報告,本型少見,局部發疹至播散全身時間約1~10天,水皰簇集,有融合傾向,可累及肺,腦等器官,常伴高熱,頭痛等中樞神經受累癥狀,多見衰弱的老年人及惡性淋巴瘤患者。
6.眼帶狀皰疹(三叉神經眼支) 多見于老年人,疼痛劇烈,可累及眼角膜,結膜,虹膜睫狀體,鞏膜等發炎,甚至全眼球炎,以致失明,上行感染可引起腦膜炎,而致死亡。
7.耳帶狀皰疹(Ramsay hunt綜合征) 即面癱,耳聾,外耳道皰疹三聯征,VZV侵犯膝狀神經節后根,引起面神經,聽神經受累所致,表現為單側面癱,外耳道皰疹,鼓膜皰疹伴患側耳痛,耳鳴,耳聾,乳突壓痛,舌前1/3味覺障礙,常伴有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等癥狀。
8.內臟帶狀皰疹,少見,VZV侵犯脊神經后根神經節引起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支配區發疹,出現胃腸道及泌尿道癥狀,可發生節段性胃腸炎,膀胱炎;若侵犯胸腹膜,引起胸,腹膜炎癥或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