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氣功與拳術相結合的一種傳統的健身項目,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太極的存在。在今天太極已經成為了人們選擇鍛煉身體的一項體育運動了,那么練習太極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呢?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些,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的武術之一,結合了陰陽之理,源于古代導引術,現在在民間廣為流傳。太極拳的流派很多,各種流派之間的拳路出入比較大,但是為了便于推廣這項運動,我國體委組織太極專家編創一些簡化太極拳這種拳法比較容易學習,動作簡單圓滑,剛柔相濟,初學者可以從簡化的太極練起,在練習之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
練習注意事項
一、動作要領
1.輕松柔和:架勢平穩舒展,動作柔和。
2.連貫均勻:從起勢到收勢的整套動作都緊密銜接,沒有明顯停頓的地方,身體重心始終在一個平行線上前后左右移動。
3.圓活自然:太極的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到圓活自然,就是手臂的每一個動作都要形成有一定的弧度,這是太極太極基本的要求。
4.協調完整:整套動作上(手)下(腳)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干、四肢)一體,以腰為軸,用腰部力量自然帶動四肢。
5.剛柔相濟:既輕靈又穩重、既柔和又有力。
二、集中注意力
學習時要保證內心的寧靜,找到與老師能互動的感覺。邊聊天或者邊看別人扭秧歌邊打拳是毫無效果的。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內心不能安靜下來是學不好太極拳的。
三、準備活動
做任何一項運動都是要有準備活動的,太極也是如此,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將我們的身體打開,便于太極動作的學習,太極都準備活動先是從頸椎,要緩慢的進行活動旋轉,切記快速轉動。
肩部關節是我們身體內可以做動作方向多的關節,但生活方式和老化使得很多方向的活動退化了,因此肩部動作都要拉開到位,并停留幾秒鐘。在做上肢肌肉活動時,心率開始跳得快一點,身上開始發熱。然后腰部脊柱關節緩慢左右旋轉,接著髖關節、膝關節都分別進行旋轉牽拉。接下來是四肢和全身較大范圍和力度的活動以及整理活動。做完后全身發熱,肌肉韌帶拉開,以保證習拳中不受傷。
四、動作到位
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每一個定勢動作先做到位,然后搞清楚定勢之間的過程走向。與做廣播體操不大一樣的是學習過程要長得多,前者可能只需要一周就能大致比劃的做下來。后者例如簡單的太極拳簡化24式至少需要2個月能比劃到位就不錯,真正掌握精髓還需要長期演練。
五、適當練習
很多人中年以后開始學習太極拳,總有一部分人因為膝關節疼痛而退出,一方面馬步不宜過低,保持在100度以上,膝關節不要超過足尖的高位馬步即可。還要注意足(腳尖)、膝、肘相對,意即膝關節與腳尖保持一致方向,以免膝關節扭曲受傷。
六、持之以恒
習練太極拳至少保證每周3-4次,好每天一次。堅持數年必有效果。鍛煉雖不能返老還童,但到老年后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人想要達到的基本的目標。
七、重內輕外
李連杰的師傅吳彬原來是北京武術隊的總教頭,他有一句精辟的話“走內不走外”。對于那些已經掌握基本武術動作的人,要體會身心放松的感覺,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動作姿勢上,看起來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無論對于防身還是健體作用不大。這也是針對現在大多數打拳的健身者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