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是由長期摩擦和受壓引起的圓錐形角質層增厚,雞眼為嵌入皮內的圓錐形角質栓,一般自針頭到黃豆大或更大,表面光滑與皮面平或稍隆起,呈淡黃或深黃色,半透明。圓錐的尖端伸入皮內,呈楔狀,底面扁平露于皮外,若用力將其表面的角質物削去,在中央可見一堅硬的針狀角質栓塞,外周有一圈透明的淡黃色環,呈雞眼狀。大多為1-2個,偶有多發者,一般不易自愈,若去除致病因素。也能自然消失。
雞眼有硬軟之分
硬雞眼好發于足底以及小趾外側,趾背等骨突出或易受壓摩擦處,圓或卵圓形。表面扁平,質硬,呈淡黃色,其尖端可深達其皮的乳頭層,在站立或行走時,往往因壓迫乳頭層的感覺神經末稍而引起劇痛,致走路艱難。
軟雞眼多發生于相鄰區兩趾之間的一趾,由于潮濕而被浸軟,因而變為灰白色,且有惡臭。
許多人患了雞眼和腳墊以后,總是把病因歸結為鞋子不合適。雞眼和腳墊是鞋子擠壞的嗎?是不是換雙鞋就能改善癥狀呢?我們經過臨床研究證實:一旦有了雞眼和腳墊,表明局部骨結構已經發生了改變。像雞眼一般由于足趾發生了屈曲變形。腳墊多發生于足底部,是由于第二跖骨頭塌陷,腳底局部過分受力導致的。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許多人得了雞眼和腳墊以后,自行處理。有人在家自行修剪,或者到公共浴池找修腳師修剪。一旦修腳器械未經消毒處理或者消毒不徹底,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糖尿病人更要注意,不要采取修剪的方式處理雞眼和腳墊。
硬雞眼和軟雞眼的區別
雞眼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腳部皮膚病,一般來說,醫學上把雞眼分為兩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雞眼軟硬之分。而無論是在治療上還是護理上,軟硬雞眼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兩種雞眼的不同之處吧。
1、硬雞眼多位于腳底前部外側或近中央處跖骨頭的下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為1~2厘米,表面扁平光滑,淡黃,質堅硬,為圓錐形角質體,錐尖嵌入真皮,其下有一層灰白色薄膜,即雞眼滑囊,錐形角質體可有1個或多個,因為堅硬的錐尖壓入真皮,刺激乳頭部豐富的神經末梢,引發疼痛。
2、軟雞眼多見于兩個腳跖相貼的部位,在一個腳跖的側面或腳丫,損害往往只有1個,豌豆至蠶豆大小,表面因浸漬而呈灰白色,壓痛明顯,以四五跖尖多見。
治療:
先除去施加于皮膚上的壓迫和摩擦,如不穿高跟鞋和硬底鞋,鞋內加柔軟鞋墊,雞眼可望自行消退,若不除去,雞眼難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