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麝濁試驗 簡稱TTT,反映了肝實質損傷的程度,也是肝臟蛋白質代謝功能紊亂的一種定性試驗,其升高的程度基本與肝臟損傷的程度平行。
白蛋白是在肝臟制造的, 當肝功能受損時, 白蛋白產生減少, 其降低程度與肝炎的嚴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濃度降低。白蛋白在體內起到營養細胞和維持血管內滲透壓的作用。當白蛋白減少時,血管內滲透壓降低,患者可出現腹水。
球蛋白是機體免疫器官制造的, 當體內存在病毒等抗原(敵人)時, 機體的免疫器官就要增兵,來消滅敵人。因此,球蛋白產生增加。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為35-50g/L,球蛋白為20-30 g/L,A/G比值為1.3-2.5。
反映肝臟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項目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產生減少,而同時球蛋白產生增加,造成A/G比值倒置。慢性乙肝患者,長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跡象。白蛋白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常肝細胞的數量,若白蛋白值在病程中逐漸減少,則表示病情較重,預后不好;治療后白蛋值上升,提示治療有效;白蛋白值減少到25g/L以下時,容易發生腹水。球蛋白值升高,一般表示肝臟內有炎癥改變。當A/G比值小于1時,稱A/G比值倒置。病情惡化時,A/G比值下降。若倒置,常提示有慢性肝實質性損害,預后較差。
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揭示肝臟合成各種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肝臟是血液凝血因子的主要場所,當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時,常反映肝細胞的損害程度,常引起出血、淤血等臨床表現。A/G比值正常為1.3-2.5。
反映肝臟腫瘤的血清標志物
甲胎蛋白(AFP)是用于診斷原發性肝癌的生化檢驗指標。雖然甲胎蛋白(AFP)升高,但此時大多數肝癌病人無明顯癥狀。不過少數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惡性腫瘤等情況下甲胎蛋白也會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原發性肝癌那樣高。另外,有些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可以正常,故應同時進行影像學檢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以此增加診斷的可靠性。
對于肝功能的一些檢查項目,小編已經講解來了一些,不知道大家到底吸收了多少。很多自認為身體健康的人認為肝功能檢查毫無意義,那么對于這種想法的人,小編就直接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你們肝功能檢查具體有哪些意義吧。
肝功能檢查的意義
到2011年,反映肝功能的化驗項目已達700多種,新的化驗項目還在不斷地發展和建立,但主要包括四大類:
①反映肝細胞損傷的化驗;
②反映肝臟排泄功能的化驗;
③反映肝臟儲備功能的化驗;
④反映肝臟間質變化的化驗。
1.肝細胞損傷的化驗主要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血清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轉肽酶(γ-GT),乳酸脫氫酶等。其中,ALT和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細胞損傷及損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