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咯血的量少或間歇出現,易被人疏忽。事實上,中年以上出現血痰者,約有1/4為肺癌所致。因此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痰血時,切莫麻痹大意。
咳嗽是肺癌患者早和常見的癥狀。由于起病時常類似感冒或支氣管炎,故易被忽視。因此,凡以往無慢性呼吸道疾患的人,尤其是40歲以上者,經過積極治療,咳嗽持續三周以上不止,應警惕肺癌可能,須作進一步檢查。
至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病人,肺癌的發病率較一般人為高,但其早期的咳嗽癥狀常易與原有的慢性咳嗽相混淆,因此而延誤診斷的情況甚多。
這時必須要注意咳嗽性質和咳嗽規律的改變。肺癌患者由于癌組織對支氣管黏膜的刺激,咳嗽常為刺激性嗆咳和劇咳、痰少,與原有的四季發病規律不符,經積極抗感染治療無效,癥狀反見加重。
肺癌的早期癥,總之,咳嗽、咯血、持續胸痛是肺癌的重要信號,尤其是40歲以上,又有長期、大量吸煙史的人,更應想到肺癌的可能。
預防多補硒,如體恒健牌硒維康口嚼片,吸收好,可防止因氧化而引起的衰老、組織硬化,減慢其變化的速度,并且它還具有活化免疫系統,預防癌癥的功效。
1.吸煙:目前認為吸煙是肺癌的重要的高危因素,煙草中有超過3000種化學物質,其中多鏈芳香烴類化合物(如:苯并芘)和亞硝胺均有很強的致癌活性。
多鏈芳香烴類化合物和亞硝胺可通過多種機制導致支氣管上皮細胞DNA損傷,使得癌基因(如Ras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FHIT基因等)失活,進而引起細胞的轉化,終癌變。
2.電離輻射:肺臟是對放射線較為敏感的器官。電離輻射致肺癌的初證據來自Schneeberg-joakimov礦山的資料,該礦內空氣中氡及其子體濃度高,誘發的多是支氣管的小細胞癌。
美國曾有報道開采放射性礦石的礦工70%~80%死于放射引起的職業性肺癌,以鱗癌為主,從開始接觸到發病時間為10~45年,平均時間為25年,平均發病年齡為38歲。
氡及其子體的受量積累超過120工作水平日(WLM)時發病率開始增高,而超過1800WLM則更顯著增加達20~30倍。將小鼠暴露于這些礦山的氣體和粉塵中,可誘發肺腫瘤。日本原子彈爆炸幸存者中患肺癌者顯著增加。
Beebe在對廣島原子彈爆炸幸存者終身隨訪時發現,距爆心小于1400m的幸存者較距爆心1400~1900m和2000m以外的幸存者,其死于肺癌者明顯增加。
3.家族聚集:遺傳易感性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謝、內分泌功能失調等也可能在肺癌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許多研究證明,遺傳因素可能在對環境致癌物易感的人群和/或個體中起重要作用。
發達國家肺癌的發病率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工業和交通發達地區,石油,煤和內燃機等燃燒后和瀝青公路塵埃產生的含有苯并芘致癌烴等有害物質污染大氣有關。大氣污染與吸煙對肺癌的發病率可能互相促進,起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