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醫養生,很多人都會想到一些老中醫和一些中醫古籍,因為他們所總結出來的養生秘訣夠我們終生受用。那么,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壽親養老新書》一書中所蘊藏的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
一、少言語養真氣
少言語并不是要我們不說話,而且要我們說話的時候不要太著急,要慢慢的說,不要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
真氣又叫“正氣”,人體各種機能活動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氣相關,故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
一個人若經常喋喋不休大聲叫喊,就必然要消耗肺氣,影響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體內正氣不足,外邪乘虛而入而百病叢生。有些人追求刺激,群聚一起搞惡作劇以取樂,犯呼亂叫,嬉笑不已,只會損精耗氣,使人精神飛馳,血氣流蕩,變生他疾。
二、戒色欲養精氣
戒色欲,指的就是夫妻之間的房事要有所節制。一代藥王孫思邈就曾經指出“姿其情欲,則命同朝露也”。姿情縱欲指的是對房事不注意節制,這樣必然會導致精液枯竭,真氣耗散,有可能會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
房事過度主要是損耗人體精氣,而精氣為養生之本。精氣損耗就動搖了生命的根本,所以健康和長壽就難以保障。因此,房事不可過度,應善自珍攝,節欲養精。
三、薄滋味養血氣
薄滋味是指多食蔬菜、瓜果、清淡素食類,少食肥肉、辛辣、烈酒、油膩之品。只顧滿足口欲,貪圖膏梁厚味,嗜食美酒佳肴,整天大魚大肉,無所顧及,有損身體。
《醫學心悟》主張:“莫嗜膏梁,淡食為。”《呂氏春秋》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告誡人們少吃葷食,不要貪味。飲食五味不要太過,特別是不要太咸,要嚴格控制食鹽的攝入量。
四、咽津液養臟氣
津液指的就是人的唾液,在古時候,人們稱津液為人體的精華。在非飲食的時候,經常將舌頭在口腔里進行攪動,能夠有效的使人體內的水分上升到口腔的位置,然后通過唾液腺變為唾液,然后再將這些唾液慢慢的咽下去,具有明顯的滋養臟氣的功效。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養生銘》中說“晨興漱玉津”可以祛病益壽。他每天早上醒來,用舌攪出唾液,徐徐咽下,經此養身,活了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