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是當今社會上一個非常時髦的健康話題,因為養生關系到每個人的壽命和身體的健康。那么中醫是如何養生的,大家一定都非常想知道吧!那就趕快跟上小編的腳步,讓我們一起去具體了解下中醫養生的原則有哪些吧!
中醫的養生之道,幾乎涵蓋了中華上下幾千年來所有有關醫藥、宗教、民俗、武術以及飲食等文化方法的養生理論和實踐。具體可以分為下面4點。
順其自然
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形神兼養
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動靜結合
不僅現代的醫學主張“生命在于運動”,而且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但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
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
而“養生之術”則是要求在養生之道的指導下,方能實施。其內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行為養:行為養主要是包括衣、食、住、行以及兩性生活等等一些生活起居行為和調養等方面。
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藥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生。主要涉及醫藥文化。
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及體育健身活動。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應用范圍較廣,適應人群也較多。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藥、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藥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藥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藥;其制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因此,中醫常有“藥膳”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