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膝:每分鐘30下
揉膝,這個簡單的動作蘊含著很多保健常識。中醫里所說的揉膝,是指采取站立、高坐、盤坐、深蹲或者仰臥的姿勢,兩手掌含虛,緊貼在兩膝部位,做圓周揉摩。其手法屬于傳統按摩手法中的揉法,操作簡潔,易于練習。
“手法上,還可以用拇指或掌跟,在膝蓋兩側按壓。另外,捏或捶也可以。”劉長信指出,按摩的頻率好為每分鐘三四十下,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宜,如果有發熱感覺,則效果更佳。整個揉膝動作,速度要均勻緩慢、連貫圓活,幅度適中。
“老年人下肢循環不好,尤其適用此法。”姜良鐸教授說,另外,老人的腿腳到了下午或晚上會腫一些,揉膝蓋的時候可以稍微抬高一點。注意要穿較寬松的布鞋,因為繃住腳面皮膚的鞋子會導致腳部經絡不暢,讓老人腿腳更無力。女性可試將鞋跟墊高或穿半高跟鞋,以減少膝關節的過度活動,減輕膝關節負擔,預防膝關節脹痛。
撞墻:胯部同時往后躺
方法:1.量距離。兩腳打開一肩寬,離墻約一尺遠,自然站立,背貼墻壁。上半身往前傾,能自然離開墻面,表示距離適中。2.落胯。稍下落即可,膝蓋不必彎太低,全身放松,上體保持正直。3.撞墻。臀部以上以一個平面往后平靠,要很自然地后躺,不要刻意出力往后仰靠,雙手自然擺蕩。靠墻時,注意胯部亦應隨上半身后躺。
注意:初期撞擊面在肩胛骨以下,撞時留意一下,只發出一個聲音為準。不可出現兩個撞擊面或兩聲,達不到效果。孕婦、生理期、飽食者或手術未滿一年者不要練習。心臟病、高血壓、身體較弱或50歲以上者,初期應由人陪練。
拉筋:腿麻不要停
“老筋太短,壽命難長!”“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這些俗語聽起來很樸素,卻有深刻的醫學內涵,是數千年來中國養生保健經驗的口頭傳承。因此自療也講究“骨正筋柔,氣血自流”。
拉筋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立位拉筋法的方法如下:1.找到一個門框,雙手上舉扶兩邊門框,盡量伸展開雙臂;2.一腳在前,站弓步,另一腳在后,腿盡量伸直;3.身體正好在與門框平行,頭直立,雙目向前平視;4.以此姿勢站立三分鐘,再換一條腿站弓步,站立三分鐘。
“拉筋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不要太狠;二要做好準備活動。”姜良鐸提醒。同時,也不要因為感覺被拉的部位麻、酸痛而輕易放棄。
吐字:讀字一定要發聲
吐字,又稱六字吐字訣,是一種以調息為主、先呼后吸的健身方法,旨在通過吐氣時發出的“噓、呵、呼、呬、吹、嘻”這六個字的音,再配合吸氣,達到鍛煉內臟、調節氣血的目的。
讀字時一定要發出聲來。呼氣同時收腹、提肛、縮腎、斂臀,體重移至足跟;吸氣時小腹自然隆起,舌尖頂上腭,做到呼有意、吸無意。用鼻緩慢長吸氣后,再用嘴讀下個字訣吐氣。
總結:通過上述的文章對中醫養生知識和中醫養生的方法等有關知識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大家現在對于如何通過中醫的方法來養生,是不是都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養生是每個人都要進行的,如果你也想做好養生,那么中醫養生肯定會給帶來不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