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孕婦容易便秘.甚至引起痔瘡,因此孕婦要養成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當出現比較嚴重的便秘是一定要及時去看醫生.可以通過多吃蔬菜和水果來減輕便秘,不建議使用藥物以免影響胎兒的發育.
中期以后容易出現貧血,建議多吃含鐵多的食物,如肝臟,菠菜,葡萄干,牡蠣,雞蛋等.同時注意胎動情形,如果有時間可以詳細紀錄胎動次數以供醫護人員參考.
5) 25-28周, 第五次產檢 乙型肝炎抗原 梅毒血清試驗 德國麻疹
此階段重要是為準媽媽抽血檢查乙型肝炎,目的是要檢視準媽媽本身是否帶原或已感染到乙型肝炎,如果準媽媽的乙型肝炎兩項檢驗皆呈陽性反應,一定要讓小兒科醫師知道,才能在準媽媽生下胎兒24小時內,為新生兒注射疫苗,以免讓新生兒遭受感染。此外,要再次確認準媽媽前次所做的梅毒反應,是呈陽性還是陰性反應,如此方能在胎兒未出生前,即為準媽媽徹底治療梅毒。
德國麻疹,準媽媽除了要抽血檢驗外,還要看懷孕前是否注射過德國麻疹疫苗,如果有,那么檢驗結果會呈陽性.另外建議3-6個月內注射了的話好不要懷孕.
此階段開始出現孕婦水腫癥狀是正常的,多注意適當的活動,比如堅持每天走路半小時,或做腿部按摩,但記得腳底是不能按摩的,這樣以增加血液循環,以減輕水腫.但是如果水腫在膝蓋以上或臉部出現的話,就要去看醫生做個詳細的檢查了.
孕婦在飲食方面要多注意糖份和鹽份的攝取.同時要多了孕期和生產方面的知識了.并且要隨時注意出血和腹痛的癥狀,以及早的發現緊急性早產等情況.
6) 29-32周, 第六次產檢 下肢水腫 子癇前癥的發生 預防早產
孕期28周以后,醫生會陸續為準媽媽檢查水腫情況.準媽媽可以通過平時穿彈性襪,睡覺時將雙腳抬高(墊枕頭),或者左側位躺來減輕水腫的發生.
由于大部分的子癇前癥,會在孕期28周以后發生。醫師通常依據準媽媽測量血壓所得到的數值作為依據,如果測量結果發現準媽媽的血壓偏高,又出現蛋白尿、全身水腫等情況時,準媽媽須多加留意,以免有子癇前癥的危險。
另外,準媽媽在37周前,要特別預防早產的發生,如果陣痛超過30分鐘以上且持續增加,又合并有陰道出血或出水現象時,一定要立即送醫院檢查。
此時開始出現妊娠紋了,可以適度擦拭滋潤乳霜,但要注意其成分含量.
在懷孕后期,出現低于十分鐘的持續子宮收縮,孕婦就要判別是否是產兆的開始,此時若伴有便意感,就可能進入產程階段,孕婦須立刻前往醫院。
7) 33-35周, 第七次產檢 超聲波(B 超)檢查 評估胎兒體重
懷孕30周以后,就要每兩周檢查一次。將近34周的時候,準媽媽們好做一次詳細的超神波檢查,這樣可以方便評估胎兒的體重以及發育狀況。可預估新生兒的出生的重量。
一旦發現胎兒體重不足,準媽媽就應多補充一些營養素;若發現胎兒過重,準媽媽在飲食上就要稍加控制,以免日后需要剖宮生產,或在生產過程中出現胎兒難產情形。
此時要開始向醫生咨詢分娩,無痛分娩和丈夫陪產等事項了.了解醫院產房,嬰兒房等環境;辦理產假手續,外出時隨身攜帶保健卡或孕婦健康手冊;要做適當的運動,比如走路等.
8) 36周, 第八次產檢 為生產事宜做準備 減少AA次數 注意AA姿勢
從36周開始每周檢查一次,并且每次都要做胎兒監視.開始準備一些生產用的東西以免當天太匆忙而遺漏.
由于胎動愈來愈頻繁,準媽媽宜隨時注意胎兒及自身的情況,以免胎兒提前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