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后天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如由心肌炎引起可加用皮質激素治療。如異丙基腎上腺素、阿托品等提高心率無效,可考慮經導管臨時心臟起搏,待炎癥消退、阻滯減輕或消失后停用。
③阿托品每次0.01~0.03mg/kg,肌內或靜脈注射。
④先天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如無癥狀不需治療,但如出現下列情況即應安裝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新生兒心室率過慢<50次/min,尤其是出現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者。三度房室傳導阻滯QRS時限延長并出現心力衰竭者。
以上就是新生兒心律失常患者常見的治療辦法了,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新生兒心律失常的癥狀吧,了解癥狀有利于我們理解新生兒心律失常的治療工作。
新生兒心律失常的預后
新生兒心律失常的預后取決于全身疾病的嚴重性和心律失常的程度,因此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起著主要作用,如無嚴重的伴發病或器質性心臟病存在,本病的預后良好。
新生兒心律失常的癥狀
新生兒心律失常常可自行消失,預后較年長兒及成年人好,多見于功能性及暫時性心律失常且傳導系統紊亂發生率高,心律失常的預后取決于引起心律失常的原發病。新生兒心律失常癥狀表現和體征:疲勞、眩暈、心臟雜音、嘔吐、奔馬律心音、竇房傳導阻滯、心動過緩、勞力性暈厥、房間隔缺損、脈搏脫漏。
1、一般臨床表現
心律失常時由于心率過快、過慢以及房室收縮不協調等而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對血流動力學影響的程度視心臟是否正常及心臟代償功能如何而定。常見的癥狀有心悸、乏力、頭昏,嚴重的可發生暈厥、休克、心力衰竭。嬰兒可突然出現面色蒼白、拒食、嘔吐、嗜睡等。陣發性心動過速的患兒常有反復發作的歷史。
有些心律失常除頻率、節律等的改變,還可出現心音的改變。如第一度房室傳導阻滯時,第1心音常減弱。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時第1心音加強。心房顫動時心音強弱不一,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時第1心音有時很響稱為“大炮音”。
2、竇性心動過速
引起竇性心動過速常見原因:新生兒竇性心動過速多為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體內腎上腺素活性增強的結果,常見于生理因素:健康新生兒于哭叫、活動增多、喂奶后。
全身性疾病病理因素為:新生兒發熱、貧血、各種感染、休克、心力衰竭及某些藥物如阿托品、腎上腺素等應用后。器質性心臟病病理因素為:某些器質性心臟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等。
竇性心動過速頻率:新生兒竇房結發放激動過速,頻率超過正常范圍上限稱為竇性心動過速。一般認為足月兒竇性心率上限為179~190次/min,早產兒上限為195次/min。新生兒竇性心動過速時,心率可達200~220次/min,有作者報道新生兒竇性心動過速快心率可達260次/min。
3、竇性心動過緩
新生兒竇房結發放激動過緩,頻率低于正常范圍下限稱為竇性心動過緩。一般認為足月兒竇性心率下限為90次/min。有報道足月兒入睡時心率可慢至70次/min。早產兒略低于足月兒。心電圖具備竇性心律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