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胸片,右室擴大而無明顯淤血征。
8、冠狀動脈造影可確認。
以上就是右室心肌梗死的相關癥狀了,想必大家看完上文之后對右室心肌梗死的形成原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就來看看右室心肌梗死的致病原因吧。
右室心肌梗死的發病原因
研究證明冠狀動脈的急性血栓閉塞是導致透壁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缺血性改變通常是右冠狀動脈急性閉塞的后果,盡管冠狀回旋支閉塞也可產生右室梗死,但發生比例遠遠低于右冠狀動脈。
右室心肌梗死的發病機制
右室前壁(占1/4~1/3)與室間隔相連接部分由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的右室分支和開口于右冠狀動脈起始部的圓錐支供血,其余的右室壁由右冠狀動脈的右室支供血。RVMI由于解剖關系,病人多有左室下壁和室間隔下后節段梗死。前壁梗死時受累血管為左前降支,它灌注右室的范圍很小,因此前壁梗死即使并發RVMI,其病灶也較小,很少出現RVMI的臨床癥狀。
根據右室受累情況RVMI可分為4級:Ⅰ級,右室下壁梗死范圍<50%;Ⅱ級,整個右室下壁梗死;Ⅲ級,除右室下壁外,波及部分前壁和右室游離壁;Ⅳ級,右室的下壁和前壁廣泛梗死。在Ⅰ和Ⅱ級,常發現右冠狀動脈的遠端或中段閉塞,而在Ⅲ和Ⅳ級,常有右冠狀動脈和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的閉塞,臨床上低排綜合征和休克常常發生。
右室梗死幾乎總伴有低心排血量,這可能是由于右室因梗死而擴張,左室充盈不足所致。心包對總的心臟容量有限制作用,因而在RVMI時,則會出現右室和左室舒張壓接近相等,臨床上類似心臟壓塞或心包縮窄。根據左右室梗死范圍的大小,臨床可表現為:無心力衰竭型、右心衰竭優勢型、左心衰竭優勢型、全心衰竭型。
右室心肌梗死的西醫治療
右室梗死的一般處理與左室梗死相同,其主要治療特點在于早期預防并發癥,保證左室有適當的充盈壓,從而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外周灌注。
1.補充血容量
通過輸液以增加右室前負荷和心輸出量,改善血流動力學,合理的擴容治療應在血流動力學監測下進行,治療中RAP輕度增高,PCWP不增高,左心排出量增加,血壓回升,即可認為療效滿意,在無監測條件時,應嚴格定時測血壓,心率、肺部啰音,肝臟大小及尿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