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了解心律失常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同一類型的心律失常造成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因患兒基本情況而異。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發生在健康的年長兒往往只有頭暈、心慌等癥狀,如發生在嬰兒或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則常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應全面觀察患者情況,如面色、呼吸、血壓、肺部啰音、肝臟大小及有無水腫等。心律失常引起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者應及時治療。
(4)了解抗心律失常藥
如藥理作用、用法、劑量、藥效出現時間、維持時間、適應證以及副作用,才能合理使用,恰到好處。
(5)注意及時對癥治療
如給氧、糾正酸堿平衡、升壓、控制心力衰竭及抗感染等。
以上就是小兒心律失常的治療法了,治療小兒心律失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治療之前一定要做好檢查小兒心律失常的工作,這樣才能更準確的進行治療工作。
視引發心律失常的病因不同而不同,應常規檢查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情況;檢查甲狀腺功能、腎功能情況;檢查血沉、抗“O”、免疫功能。
1、心電圖檢查
是診斷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首先在心電圖各導聯中找出一個P波比較明顯的導聯,測量P-P間隔,決定心房率。觀察P波的規律、P波的形態是否正常,P-P間隔是否一致,找出形態異常者、過早發生者、過緩者、竇房阻滯或停搏。其次了解QRS波的規律及形態。QRS時間不寬,形態正常,說明激動起源于房室束分支以上,來自竇房結、心房或交接區,統稱為室上性;如QRS增寬,形態奇異,則來自房室束分支以下為室性。
測量R-R間隔是否相等,找出過早搏動或逸搏。然后分析P波與QRS波的關系,每一個P波之后,是否均跟隨QRS波,P-R間期是否固定。通過以上心電圖分析確定主要節律,是竇性心律或異位心律。異位心律應了解是主動性抑或被動性,來自心房、交接區或心室。同時注意是否有干擾或傳導阻滯等。在分析心電圖時尚須注意有無基線不穩等,以免將偽差誤認為心律失常。對復雜的心律失常,應選擇P波較明顯的導聯作較長的描記。一般選用Ⅱ或aVF導聯同步描記,便于分析P波的規律及形態。如常規心電圖導聯描記P波均不明顯,可加描記S5 或CR1 導聯,以顯示P波。
2、24h動態心電圖
又稱Holter監測,是一種在活動情況下連續24~72h記錄心電圖的方法,可提高心律失常的檢出率。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心律失常的診斷及觀察藥物治療效果。曾報道常規心電圖正常的62例患者,經24h動態心電圖監測,30例(48%)發現有各種心律失常。患有心悸、頭暈、暈厥等與心律失常有關癥狀的患者,常規心電圖未發現心律失常,如以動態心電圖監測24h,可能檢出頻發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間歇出現的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
結語:今天關于小兒心律失常的介紹就到這里了,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到每一位患有小兒心律失常的小朋友們,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小兒心律失常的預防和護理工作,不能讓疾病困擾到孩子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