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會穴位于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其作用是平肝熄風,清熱開竅;升陽益氣,醒腦寧神。
七、大椎
大椎屬督脈,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突出正中處,低頭時明顯,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處。大椎位于人體背部極上,故為陽中之陽穴,具有統領一身陽氣,聯絡一身陰氣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
八、內關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位于掌側腕橫紋上,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疏經活絡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經氣血暢通,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陰心包經歷經上、中、下三焦,對肺臟、胃腸道疾病也有很好療效。
九、合谷
合谷就是俗稱“虎口”的部位。屬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經從手出發,沿手臂外側,一直到頭面部。合谷有清泄陽明,祛風解毒,疏經通絡,鎮痛開竅之功用。經常拔罐可使牙齒健康,也可以治療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暢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廢物,起到養顏、抗衰老的作用。
哪些病用拔火罐治療效果更好
有專家說過,拔火罐本身是屬于一種機械性的刺激,利用拔火罐的負壓促進身體血液的循環,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治愈一些基本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對于一些慢性疾病有著顯著的效果。例如:感冒、慢性咽炎等疾病。
感冒:感冒了頭昏、鼻塞、肩背酸痛,這時在肩膀和后背上拔上幾個火罐,立時會感覺肩背松快、頭腦清醒。
慢性咽炎:藥物治療往往難以令人滿意,可要是時不時地在脖子前面的廉泉穴或天突穴拔上個罐,會讓你迅速不那么“堵得慌”。
慢性鼻炎:在后背脊柱兩側的膀胱經第一側線走罐治療,效果非常好。
痛經:拔罐對寒濕凝滯型和氣滯血淤型的痛經效果明顯,可在腹部的中極、歸來、天樞穴和背部的肝俞、腎俞穴上拔罐。
運用拔罐療法還可以消除疲勞、恢復體力、養顏美容,是家庭保健的好幫手。
很多人對拔罐有這樣的誤區:覺得拔罐后身體皮膚上的印記越深越好。專家說拔罐后的印記深淺是表面你身體疾病的輕重程度,并不是月中越好。一般身體健康的人在拔完以后身體上的印記很快就能消失。患有皮膚病的人不宜拔罐。
此外,妊娠婦女的腹部和腰骶部應禁用拔罐,兒童皮膚嬌嫩,拔罐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起水泡。對于過度疲勞、饑餓、大渴、醉酒的人不宜馬上進行拔火罐,應休息恢復后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