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包含了很多陰陽八卦的理論,因而很多要領拳理都可以結合八卦的理論進行解釋。下面我們就從八卦的角度對太極拳手法以及步法進行了解,以便大家更好的通過太極拳教程進行學習。
張三豐在太極十三勢總歌兼體用聯解中有“ 一圓即太極,上下分兩儀,進退呈四象,開合是乾坤,出人綜坎離,領落錯震巽,迎抵推艮兌”之說教,將太極的勁法,八卦的方位和五種步法組成基本技法,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前進后退,左顧右盼和中定,由這些技法構成太極十三勢。所以,太極拳的基本技法就是太極十三勢。太極拳就是由十三勢衍化的拳法。各家的太極拳套路就是由太極十三勢串編而成的。打法的老嫩、太過或不及,都與十三勢運用的得體與否有關。更何況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趙堡太極拳小架和楊式老架動作名稱,細品中有很多相似之處。其實,陳楊武吳孫及趙堡太極拳,這六家原本一脈相承。
了解八卦原理的人都知道,八卦五行的屬性為乾兌屬金,坤艮屬土,震巽屬木,坎屬水,離屬火。而五行又具有其本性,即金性從革,木性曲直,水性潤下,火性燃上,土性敦阜。這里的八卦可借指太極拳的棚捋擠按采挒肘靠八種勁法,五行可以指拳路進退顧盼定的方位。有了八法五步,就能從勁路、手法、步法和策略上克敵制勝。
在太極拳的理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陰陽理論的影響。太極拳中有很多的辯證關系,而它們往往是通過陰陽理論進行聯系與轉換的,因而學習太極拳,陰陽理論很重要。下面就具體的根據八卦的原理探討下太極拳的學習。
一、手上八卦陰陽五行的變化
在先天八卦中,乾卦位居上方(正南),純陽屬金,金可克木,也屬剛性,是堅冰,積柔成剛,是在柔的基礎上的剛,在十三勢中被命名為掤勁。掤勁,即純剛之勁,屬四正勁的使用。掤時雙臂要撐,勁別有捧、托、格、截、彈抖等技法。掤技也要接的到位,接的巧妙,恰到好處,使敵不能靠近,不能任由對方發勁而將敵擊退的技法。
坤卦在先天卦中位居下方,純陰屬土,土性敦厚,至柔之物,是萬物之根。土可擋水、吸水,“剛而復柔”。純柔也離不開剛而獨立存在,也是含剛的柔。在十三勢中被命名為按勁。按,屬四正勁,擒敵時可順從順化敵勁。按時要求勁力在腰,身腰要攻,脆猛抖發。按技也是用手以純柔之勁壓住敵攻來之手足肩肘等各部,并隨其移動借勢粘帶,回旋揉按,以抑制其攻勢,或切斷其勁路,使其攻勢失效的技法。
離卦,在先天八卦中位居左方(正東),兩陽夾一陰,內柔外剛,屬火,火燃上而勢急。離卦有麗(附著)之意,柔入于剛(技法為剛柔相濟,以柔克剛之意),在十三勢中被命名為捋勁,屬四正勁。技擊上稱之為粘勁,以剛柔相濟破敵,則敵勢急去。捋時兩掌要聽勁,要輕,順讓其力,避實就虛。捋技也是用雙手以剛勁固住敵攻來之手臂的同時,內有柔勁而順敵來勢用順撥、回帶、外拉、旋抹等方法使其失勢,或順勢將其發出的技法。
坎卦在先天卦中是正卦,位居右方(正西)兩陰夾一陽,屬水,滴水穿石,行險而不兇。水柔中有剛,可載舟,也可覆舟,有“綿里藏針”之意。在技法上是外柔內剛,柔中藏剛,技擊上既是敵欲我何我則何,終將莫奈我何。在十三勢中被命名為擠法(排擠,發出之意),屬四正勁,可破捋法。擠勁要求掌要橫,(可以用掌背)隨其力而進。擠技也是以柔勁壓住敵攻來之手腳,使其勁發不出來。同時,其內存剛勁,以身體的相應部位貼住敵人不使滑動,而猛然發力將敵擊出的技法。
艮卦在先天卦中為隅卦,位居右下方(西北),先柔而后剛,屬土,象征山,靠山而穩,表示以剛輔柔。土可克土,取土可填洼之意。技法是先(手)柔后(手)剛,柔多剛少。在十三勢中被命名為靠(牢靠)之意,屬四隅勁,在技擊上有擋敵勢補己虛之效。靠勁在肩,胸腰勁挺,全身貫通,身法靠崩。靠技也是在我被敵粘黏壓制時,先以強柔勁順其勢以肩背臂胯,或其它相應部位貼住敵人身體后,微移重心靠近敵身,再用脆剛之勁突然發力致敵出,而后恢復重心的技法。
震卦在先天卦中為隅卦,位居左下方(東北),屬木,木可克土,木入干土。先剛后柔而偏柔,“以銳刺柔”,象征動。技法是先(手)剛而后(手)柔,剛少柔多,剛柔相濟,以剛率柔。技法上有引敵剛發而柔化敵勁,宇宙中動著莫過于轉,轉而有圓,勁走圓而還。在十三式中被命名為挒,通軫轉之意,屬四隅勁。挒勁在兩肱,其技也是前手或身體部位以剛勁接住敵攻來相應部位后,通過走弧劃圈等方法使其勁通過我之身柔化轉移到適當部位,再以強柔之勁發還于敵,使其失重的技法。
巽卦在先天卦中為隅卦,位居右上方(西南),屬木,木可克土。先柔后剛而偏剛,“以銳刺柔”。巽象征風,風無孔不入,技法上以柔率剛,柔粘和敵勁而人敵圈之效。在十三勢中被命名為采勁,屬四隅勁。采勁在腕上和十指,采勁要實而猛,不可讓人走脫,一采定輸贏。采技也是前手以柔勁抓拿 掏粘帶勁,用來進攻敵之相應部位將其制住,而后手以強剛之勁順敵之勢,擊其相應部位,將敵發出的技法。
兌卦,在先天卦中屬隅卦,位居左上方(東南),屬金,金堅可切木,兌金克木。先剛而后柔,以柔輔剛,剛重而柔輕,技法上為剛柔相濟,先(手)剛而后(手)柔,以剛鈍銳,以強制剛,有先剛后柔折臂擊敵發敵之效。在十三勢中被命名為肘(臂折疊而得肘),屬四隅勁,可破采挒法。用肘要屈使,沖頂猛撞,使對方挨的踏實。肘技也是當自己被敵抓拿或制住某一部位時,用強剛之勁突然摺肘貼敵后,用柔勁抵住敵人將其發出的技法。
二、步子上的五法使用和變化
木,其性曲直,自然物質,總向一個方向伸進,有繞進之意。這里所指示的技法(即對敵的步法,對陣策略)是避實就虛,有繞進破敵之意。在十三勢中即“左顧”的技法(取左繞進之意)。顧在三前,所謂照前顧后,側身顧左右,時時留意,遇時即發是也。顧是避開敵之正面,而有兩旁繞進,以避實就虛,避鋒就鈍,攻敵制勝的技法。顧,寓示敵方伺機進攻,我避開敵有防備的正面而繞至其防備較虛弱的一側攻敵之策略。
火,其性燃上,上就是進,火有急進之意。這里所指示的技法(即對敵的步法,對陣策略)即以勢逼敵,急火攻心,破敵之效,專克金。在十三勢中即“進”,急進之意。進時要急進緊跟,拳纏手云,不給敵方喘息之機,硬攻按崩。進,寓示敵失勢時我急進的策略,或其重心已不穩,敵欲走側避我,我及時向前踏進或發勁截敵發敵的技法。
土,其性敦阜,敦者厚也,實也;阜者,土山也,取固定之意。在技法上為固本守中,有不為敵所攻之效,專克水行所指的技法。在十三勢中即“中定”不動之意。中定就是固守不動,在接敵時,敵人未敗而退,或虛晃引誘時,我固守原地不動步,不發勁,待敵進攻,再按生克制敵的技法。中定,寓示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再反客為主,出奇制勝的策略。
金,其性從革,從者隨也;革者,堅固難致之意。在技法上含有舍己從人,退隨而泄其勢之效。專克木所示步的技法。在十三勢中即“右盼”,取右繞退下之意。盼在七星,即處處留神,卻退欲進。右盼就是當敵變換不易對付的攻勢時,我跟隨其勁,步法不離不棄,弧形后退之技。盼,寓示與敵周旋,尋機反擊的策略。
水,其性潤下,下者,退也。在技法上為擊敵引進落空,誘敵深人,有窮敵勢之效。在十三勢中,即“退”向下之意,退在股肱轉動,不可直退。退是在敵正面攻來時,我向后退步或重心后移以引敵進攻而落空,使其攻勢失效而處于被動的技法。退,寓示敵強大時應暫時避開,待其勢衰之策略。
以上提到的八勁五法與八卦五行有著緊密的聯系,因而可以結合到一起進行理解。八勁五法對于太極拳有著很大的影響,是太極拳技擊與推手中重要的原則,因而決不能忽視相關的學習。
太極拳的學習不僅要重視這八勁五法的學習,還需要練習者打下堅實的基礎,認真的進行太極拳拳理的學習,同時不斷的通過練習提升自身太極拳水平。太極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保持耐心堅持進行,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