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飲食
1.防燥宜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時節,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像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等,都是調養佳品。
秋分節氣,我們可是適當的多吃一些辛酸類型的蔬菜與水果,比如胡蘿卜、山楂等等。當然,因為秋分之后天氣轉涼,所以這些水果也不多吃的太多,適當的吃一些就好,尤其是本身就脾胃不好的人,吃多了水果,很容易就會導致腹瀉。
預防秋燥方面,對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后應多吃一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生梨、芝麻、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一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秋分藥膳還要善用百合,像百合蓮子羹、銀耳百合羹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除飲食外,還要記得給皮膚做些保養,以防皮膚干裂。
2.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秋天氣候較為干燥就是所謂的秋燥,因此空氣中缺少水分,同樣人體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補充水分,但喝白開水并不能抵御秋燥帶來缺水效應。古人對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鹽水,晚晚蜜湯。”也就是白天喝點鹽開水,晚上喝點蜂蜜水,這樣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良方。
小貼士:這樣的良方貴在堅持,早飲鹽,晚喝蜜,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3.秋后蘿卜賽人參
蘿卜味道甘甜,很受人們的喜愛。當然大家喜愛蘿卜的原因肯定不是因為其味道,而是因為其價值。蘿卜具有消食、生津、除澡等等的功效,具有非常高的食療價值。蘿卜營養也非常豐富,所以大家都說秋后蘿卜比得上人參。
4.秋來食鴨養生
鴨為水禽,性寒涼,營養學家認為,當年的新鴨養到秋季后,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可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適合秋季進補養生。
5.美味百合意氣安神
百合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當然百合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本草綱目》中也有百合可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的記載。
6.養生水果梨和甘蔗
秋后是水果收獲的季節,對付秋燥,養生水果當屬梨子和甘蔗了。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勞作辛苦、饑腸轆轆時,吃上兩節甘蔗可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當然,適合秋季吃的水果還有蘋果,桔子、香蕉、山楂等。
小貼士:由于梨和甘蔗均為性寒冷,所以對那些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后血虛的人,不可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