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人們更多會提及的是太極拳的健身作用,而忽視了它的技擊的功能,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又應該如何進行解決呢?下面就我們一起了解下,以便大家更好的結合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一、技擊遭到冷遇
太極拳的健身作用,已被千百萬太極拳習練者所理解,所認識,所證實,無可置疑。然而,太極拳的技擊作用,卻隨著太極拳健身熱潮的涌進,被越來越淡化和忽略了。更有甚者認為,現在不需要技擊了,技擊可以放棄,太極拳只鍛煉身體就行了。有病的、體弱的、年老的及廣大的人群都是沖著健康來練拳的,這固然是件好事,展示與發揮了太極拳基本素質的一個方面,無可非議。但很少有人是為了掌握太極拳術,科學運用其奧妙技藝來練拳的。這種單方面發展的趨勢,會使我們把太極拳核心、精華的部分——高層次健身,防身搏擊的精髓真諦,拳之靈魂丟掉,直接影響全面繼承、科學發展太極拳這一優秀遺產。這正是一部分太極拳習練者,特別是一些老太極拳家所擔心和憂慮的問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環境與時代不同之外,主要是對太極拳術的本質內涵缺乏全面的理解和認識。
二、技擊是太極拳的靈魂
什么是靈魂?太極拳的靈魂是什么?為什么說技擊是太極拳的靈魂?試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專家論技擊
技擊是太極拳的靈魂。
何為靈魂
(1)人的精神、思想方面活動的總稱。
(2)事物精粹、主要的部分。
王資鑫在《太極拳的心理軌跡》中講:“技擊是太極拳的靈魂。”
于功保在《技擊是不變的靈魂》中講:“太極拳姓‘拳’,他血管里的血液叫‘武’,他的靈魂是技擊”。“沒有技擊的意識,太極拳的許多招法與招式就成了空蕩蕩的行尸走肉”。因此,“技擊是太極拳的身份證”。
馬國相在《試論太極拳的技擊要素》中講:“技擊是武術的靈魂,是武術的對抗形式。”20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體委相繼開展了太極拳推手對抗實驗,統一了太極拳界的認識。在瞬息萬變的積極對抗中,要戰勝對手,掌握制勝的主動權,表現在有形與無形兩個方面。有形的動作,即外在身體形態,包括姿勢、位置、力量、速度和平衡等等;無形則為精神、意識、氣勢與節奏等等。按不同屬性和層次來論說,可將太極拳技擊概括為力量、速度、技術、戰術、心理五大要素,它是技擊能力的綜合體現,缺一不可。
(二)起源創技擊
太極拳由武當道士張三豐窺視鵲蛇大戰,徹悟以柔克剛之理,按太極理法變化之道,創立了太極拳。他的初衷是科學地攻防,巧妙地技擊,以柔克剛,以弱勝強。所以,技擊是太極拳的先天屬性。
(三)發展靠技擊
太極拳為什么能夠成名,就是因為眾多的太極拳前輩用自己的精湛的太極拳技擊水平,獲得了許多令人驚嘆的勝利。太極拳的技擊為太極拳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因而被稱為太極拳的靈魂。
(四)變化鑄技擊
從太極拳的發展史上來看,技擊沒有改變。在歷史上,太極拳雖經歷了幾次大的變化,由陳式發展了楊式、吳式和趙堡式、武式與孫式。楊班侯改小架,楊建侯改中架,楊澄甫改大架。在套路中刪去了跳躍、震足等高難度動作,這只是在練法和形式上的變化,而他的技擊性能卻絲毫沒有改變。練法上變得緩慢柔和,適合廣大人群習練,豐富發展了太極拳的內容,使其奧妙無窮的技擊藝術寓于拳術套路之中。楊式第四代宗師楊振基直截了當地說:“太極拳練法就是打法。”這是根本,要深人理解,認真悟練。
(五)標志揚技擊
太極拳是從中華武術中脫穎而出的,集防身、健身、養生為一體的優秀拳種,而防身技擊則是他的重要特征。在太極拳套路中,每個動作、每一招式都含有技擊性。技擊是區別拳與體操的重要標志。
綜上所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太極拳的技擊屬性不能丟。如若丟掉了擊技,就失去了傳統的技術內涵,失去了拳的靈魂。
三、練中求技擊
(一)盤好架子
太極拳的特性在于他具有攻防技擊性。盤架子必須“一練順、二練勁、三練巧”,要弄明白每招每式的用法,從攻防實戰出發,增強攻防技擊意識,把精氣神演練出來,把舒展大方、連綿不斷、柔中寓剛、剛柔相濟的特點演練出來。太極拳的技擊性與健身性是一致的,是相互滲透,相互為用,互為補充的。動作規范了、到位了,技擊性能就體現出來了,健身效果自然就在其中。
(二)練好推手
太極拳的技擊有其獨到的精妙之處,要想掌握太極拳的技擊,就須習練推手。推手舊名叫打手或揭手,近代還有稱作揉手的。習練推手,方能從中體悟“粘連黏隨”、“不丟不頂”、“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方能徹知“聽勁”與“懂勁”。“懂勁”是在推手實踐中由“著熟”漸悟出來的,進而“階及神明”。了解和掌握了“著熟、懂勁和階及神明”這三個階段的深層內涵,全面理解了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方能深探太極拳技擊的博大精深,無窮奧妙。
(三)拳架基礎
推手與技擊是太極拳術的兩駕馬車,要并駕齊驅,相攜共進。習練拳架是知己功夫,習練推手則是知彼功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推手既是技擊深化提高的階梯,又是高層次健身的手段,還對以檢驗拳架的正確與否。以推手技擊之要,給予科學的規范,使之深化提高,真正成為功夫,隨時拿來應用。一個太極拳習練者,打了幾年十幾年拳,有條件練推手而沒練,實在是一大缺憾。分析不練推手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幾個方面:有的只求健身而不練;有的怕難而不練;有的不想“打架”而不練。上述那些不愿練推手的諸君須知,技擊推手是高層次的科學健身之法。說它難,其實并不難,貴在持久破難關。更何況,習練推手是求得自衛防身、扶弱抑強真功夫的有效手段。要練好推手技擊,必須請明師指點,堅持苦練,徹悟真諦,寬宏大度。藝高而不彰顯,功深而不輕浮,成就德才兼備的太極高人。
有一點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有些人會光練拳架不練推手,而另一些人則會光練推手不重視拳架,這都是重復的做法。拳架是太極拳的基礎,沒有拳架的練習就不能很好的進行太極拳的學習,因而要齊頭并進。
通過不斷的推廣與宣傳,人們對太極拳的內涵以及拳理會有更多的認識,因而太極拳中技擊的重要性,也會一點點的被人們所認知到。這么逐步的演變之后,太極拳推手技擊運動必然能夠全面的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