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腦血栓形成患者的措施就說到這里,希望大家能夠認真的記在心里,不少患者關心怎么治療腦血栓形成,下面就來說說中醫(yī)治療腦血栓形成吧。
腦血栓形成的預后
腦血栓形成的死亡率較腦出血低,一般預后較腦出血好一些,但病情嚴重的腦血栓形成,預后不佳。腦血栓形成的預后與下列因素有關。
(1)與阻塞的血管大小有關 如阻塞的是小血管,腦缺血范圍小,側支循環(huán)易形成,恢復較快,預后較好。如阻塞的血管大,腦缺血范圍大,腦組織受損嚴重,臨床癥狀恢復慢,預后較差。
(2)與發(fā)病速度有關 緩慢逐漸發(fā)病者,較易形成側支循環(huán),腦缺血可逐漸代償,預后較好。急性起病者,未能建立側支循環(huán),預后較差。
(3)與梗塞的次數(shù)和數(shù)量有關 首次發(fā)作,預后較好。但一次大面積梗塞,預后較差。發(fā)生兩次以上的梗塞,特別是兩側腦血管均受累預后較差。梗塞灶越多,預后越差。梗塞灶單一者,預后較好。
(4)與栓子的性質(zhì)有關 如栓子疏松,在隨血液運行過程中,自身破碎,流到血流的遠端,阻塞小血管者,預后較好。而脂肪栓子、空氣栓子、細菌栓子,比心源性栓子預后嚴重。但心源性栓子引起腦膿腫者,預后較差。
腦血栓形成的中醫(yī)療法
(1)中藥
1.大活絡丹,1丸,每日2次,用于風寒濕痹引起的中風偏癱,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牛黃清心丸,1丸,每日2次,用于氣血不足,痰熱上擾引起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華佗再造丸, 8g,每日2次,用于瘀血或痰濕閉阻經(jīng)絡之中風癱瘓、口眼歪斜、言語不清。人參再造丸,1丸,每日2次,用于風痰瘀血痹阻經(jīng)絡引起的中風偏癱、語言不利、口眼歪斜。川芎嗪注射液, 8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10~15次,為一療程。
2.蓖麻子(去殼)30g或加冰片1g,研膏敷于患側面部,冬天加干姜、附子各3g。用于口眼喎斜。
3.鱔魚血入麝香少許外涂息側,單純鱔魚外涂亦可。用于口眼喎斜。
(2)針灸
1.半身不遂
調(diào)和經(jīng)脈、疏通氣血。以大腸、胃經(jīng)俞穴為主,輔以膀胱、膽經(jīng)穴位。取穴:上肢:肩髃、曲池、外關、合谷,可輪換取肩髎、肩貞、臂臑、陽池等穴。下肢取環(huán)跳、陽陵泉、足三里、昆侖,可輪換取風市、絕骨、腰陽關等穴。對于初病半身不遂,屬中風中經(jīng)者,可用手足十二針,即取雙側曲池、內(nèi)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共十二穴。對于中風后遺癥的半身不遂,可用手足十二透穴,即取手足十二穴,用2~3寸長針透穴強刺。這十二穴是:肩髃透臂臑,腋縫透胛縫,曲池透少海,外關透內(nèi)關,陽池透大陵,合谷透勞宮,環(huán)跳透風市,陽關透曲泉,陽陵泉透陰陵泉,絕骨透三陰交,昆侖透太溪,太沖透涌泉。
2.中風不語
祛風豁痰,宣通竅絡。取穴:金津、玉液放血、針內(nèi)關、通里、廉泉、三陰交等。
(3)推拿按摩
推拿適用于中風急性期或恢復期的半身不遂,尤其是半身不遂的重證。其手法:推、滾、按、捻、搓、拿、擦。取穴有風池、肩井、天宗、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環(huán)跳、陽陵泉、委中、承山,以上穴位以患側為重點。推拿治療促進氣血運行,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復。
結語: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大家是不是對治療腦血栓形成又充滿了信心,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是,中醫(yī)治療講究是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所以需要患者朋友們有著更多的耐心和恒心,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