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雨水較少,天氣干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 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干燥癥”,比如皮膚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 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 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預防感冒
秋季帶來了大量的冷空氣,一些體制較弱的人就會被寒氣所侵,引起感冒發燒等癥狀。秋季是一個生病高峰期,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保暖,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在感覺有些冷意之后一定要增加衣服,防止感冒。
秋季飲食養生小常識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于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4.燥癥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
5.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佳,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6.秋時節,氣溫還比較高,相對比較干燥,進補也應以“清”補為主。
總結:秋季是一個生病的高峰期,所以在秋季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養生。不要認為養生工作只是那些病患者或者老年人才應該做的,我們健康的人都不需要,那就不錯特錯了。我們所有的人都應該注意生活中的養生,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