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棄草釣亮水區
水草在白天時,經與太陽的光合作用,能不斷釋放出氧氣,使水草周圍的溶氧量增加,并且水草上依附著大量的微生物、水生昆蟲和小蝦之類的食物,水草處的水溫又低于亮水區,因此,水草處既是魚類的“糧倉”、納涼、避暑之地,又是躲避天敵的“避難所”。故而有“釣魚不釣草,等于是白跑”之說。
可是到了夜里,水草不但不能產生氧氣,反而需要不斷吸取水中的氧氣來維持生命,比亮水區的溶氧量低,水草茂密處溶氧量更低,所以,夜釣時應當棄草,選擇1.8米以下的亮水區下竿,忌釣深水。因為夜風的吹拂(尤其是風吹浪涌),與淺水的表面接觸,能給水體帶來一定量的氧,使水體的的溶氧量增加,同時試圖的上下水層交換快,水活魚歡,咬鉤勤。
要想調到大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有許多方面東西需要注意的,除了一些技巧外,一些漁具、餌料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釣魚餌料誘魚的原理以及魚餌制作的相關知識吧!
誘餌誘魚的幾種功能
誘餌與釣餌在配制和使用方法上有許多不同之處:一是誘餌的用量大于釣餌,少則雞蛋大一團,多則可以用榨過油的整塊餅塊掰開投入水中;二是誘餌的質地比釣餌粗糙,多用粉類物質、顆粒狀物質添加香味劑用水拌和成團;三是投放的面積比較大,可以用一大團投入水中,也可以用許多團投到一個水域的多個位置,使之形成片狀,以擴大影響,增加誘惑力。那么誘餌如何由于呢?
1.以顏色誘魚
魚的視力是比較差的,為了盡快讓魚發現水中餌料,應使用鮮亮顏色的餌料,如黃色的小米、玉米粉,白色的面粉、奶粉,紅色的蚯蚓、紅蟲。這些物質的顏色在水中比較鮮明,也是魚喜愛的顏色,忌用灰暗、黑色的物質。
2.以實體誘魚
氣味和顏色是誘魚的重要手段,但畢竟是虛的東西,而實體物質才是魚為重要的。無論是顆粒狀物質還是粉末狀物質都是魚的食料。應注意的是作為誘餌投放量應大一些,誘餌投入水中后會慢慢溶化散開,粉末狀誘餌會隨著水波、水流擴散,魚發現餌料后會聚集過來覓食,誘餌也就起到了誘魚的作用。
3.以氣味誘魚
魚的嗅覺比視覺發達,大多數魚的鼻孔有兩對,分布在魚頭前部的兩側,一對在前,一對靠后,鼻孔內有比鼻囊。魚在水中游曳時,水流從魚的前鼻孔進入鼻腔,鼻囊即對流進的氣體進行分辨,然后水流由后鼻孔流出。為什么魚喜歡在有水流的水域,特別是喜歡逆水而流呢?原因在于:魚逆水流動時,水流容易進入魚的鼻腔,而且水量較大,便于魚尋找適合自己食性的氣味。誘餌氣味濃郁,又是魚喜歡的,就會引起魚的注意,朝著氣味處游來。魚不僅能辨別各種氣味,而且能嗅到其同類在“恐慌”、“警告“時產生的異味。
往往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釣者釣起一小條魚以后,就再也沒有魚上鉤了。這是因為魚在被釣的側線器官在受驚后會分泌一種液體,其他魚嗅到此液體的氣味就遠遠游開了。人體的氣味有時在用手裝魚餌時,使鉤、餌也帶上這種氣味,其中有的氣味為魚所討厭,有的氣味為魚所喜歡。如人體分泌中一種叫左旋基丙氨酸的物質,其氣味就是魚害怕、討厭的。所以我們在使用餌料時,不能不研究餌料的氣味,在氣味上動些腦筋,以誘魚上鉤。
通常在誘餌中使用的氣味有香味、甜味、臭味、腥臭味和酸味五種。在香味中,還可以細分為酒香型、油香型、奶香型、水果香型、中草藥香型等。例如:
酒香型:曲酒、酒糟、酒麩。
油香型:炒芝麻、芝麻醬、芝麻餅、油渣、黃豆餅、菜籽餅、花生餅。
奶香型:奶油、奶粉、冰激淋粉。
水果香型:食用香精、椰蓉、香蕉。
中草藥香型:丁香、千里香、甘松、白枳、排草、肉桂、五味子、扁丁香、細辛。
在臭味中有臭椿樹皮;膻味有羊油、羊頭腦;腥味有魚蝦、魚粉;腥臭味有阿魏、蚯蚓粉等。
不過,誘魚氣味濃淡也適當,過淡起不到誘魚的作用,過濃會適得其反。通常使用的規律是:氣溫高時,誘餌的氣味可淡一些;氣溫低時,誘餌的氣味應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