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早的應有熱能的古老方式是在公元300年左右,在那時,歐洲的熱水浴已經相當的流行,那會的人們只是將期刊做社交的一種手段以及用來療養。當時羅馬帝國的地圖上就將法國境內的一些溫泉在地圖上標記了出來。
今天的法國,1000多處溫泉旅游勝地每年吸引上億游客,美國近年來的"返歸自然"運動,使許多溫泉療養地十分火爆。在歐洲,意大利至今還保留有古羅馬溫泉療養的遺跡。德國早在1742年一位名叫霍夫曼的醫生就詳細地確定了某些礦泉的化學成分,為現代礦泉療養奠定了科學基礎。20世紀以來,許多國家都建立起礦泉研究機構,解決了礦泉醫療臨床學上的一系列問題。
人體以及一切生物的生命過程必須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不同溫度對人體有著不同的作用,其刺激性跟水溫與正常體溫相差呈正比,溫度相差越大則刺激性越強。溫度不同而其治療效果亦不同。
低溫浴的療效
溫泉分為高溫和低溫,每種溫泉都有不同的功效。低溫的溫泉稱為低溫浴,能夠促進腎上腺能效應與備交感神經。對于脈搏跳動緩慢、皮膚血管的收縮以及高血壓等癥狀都有著很好的功效。
不感溫浴的療效
礦泉水浴溫度在34℃-36℃時稱為不感溫浴。此溫度對機體的刺激性小,浸浴時對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基本上無不良影響,按此溫度長時間浴療對神經系統有明顯的鎮靜作用。
溫熱浴的療效
礦泉水浴溫度在37℃-39℃之間時稱為溫熱浴。此溫度有促進膽體能的效應,能與備副交感神經系統,使血管擴張,脈搏加速,心血搏出量增加,血流加快,心動強度增加,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開始由增多逐漸減少。循環血量增加,呼吸頻率增加。
高熱浴
對機體的刺激比較強烈,機體反應明顯,如強烈發汗,心臟負擔加重,血壓升高等。
礦水浴時礦泉水是通過兩種形式對機體產生作用的,即離子狀態的化學成分進入體內與化學物質附著在體表而產生對皮膚的刺激作用。大部分醫療礦泉系低礦化度的鹽類溶液,大部分化學物質又皆處于離子狀態,故容易透過皮膚進入機體而發揮作用。礦泉中的微量人體生存與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放射性氡進入機體或貼敷在體表能調節神經的功能,緩解神經疼痛。h2s、co2能刺激皮膚引起反射性治療作用,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潮紅充血、加速循環,改善心臟的血液供應,血壓下降。礦泉中的as、s203、i、mn以及各種鹽類(如氯化物、重碳酸鹽和fe、cu、mn、ba等重金屬所形成的鹽類),皆因其特殊的化學作用而給機體賦予不同的作用。通過皮膚吸收后的鹽類等成分不僅是在浴中,在浴后亦繼續發生作用,原因是礦泉水中的化學成分透入皮膚到皮下后發生生物學的變化,繼而在全身發生系統的變化。礦泉療法除浴用外還有飲用、吸入等方法。
結語:中國是擅長物盡其用的民族,溫泉在其他國家還被當做是一種娛樂的休閑節目的時候,我國古代的人們就已經發現了溫泉有治病救人的功效。就是現在也一樣,將溫泉用于醫療治病的可能也就可能只有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