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已然要來臨,而在這秋分節氣中,我們要注意的細節還有很多。秋分不同于其它節氣,秋分節氣代表著秋季的到來,所以在這個節氣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養生。那么肯定有人會問,秋分是什么意思?秋分節氣中養生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小編將來告訴大家答案。
秋分節氣
秋分在每年公歷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地球上距赤道越遠的地方,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獲得的太陽光熱能越少。一般北半球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對于中國所在半球,即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正與此相反。即南半球9月23日前后是春分日,3月23日前后是秋分日。秋分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秋分所在的日子就是秋分日。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具體意思如下:
雷始收聲:鮑氏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
蟄蟲培戶:淘瓦之泥曰壞,細泥也,按《禮記》注曰:壞,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水始涸:《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秋分節氣的到來,表示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到了秋季。從北方而來的冷空氣與熱流交匯,產生了一場場秋雨,溫度也在不斷的下降。而在這個時候,人們很容易忽視自身的保暖工作,早晚溫差過大,導致許多人們稍不注意便會感冒。
秋分養生:預防感冒從五大飲食入手
一、冬吃蘿卜夏吃姜
有便秘癥狀的人適宜多吃蘿卜,因為秋冬季人們習慣多吃高熱量食物,如果腸道不通,則會使體內淤積細菌,降低人體抵抗力。此外,還有一些偏方也十分有效,比如每天早晚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細菌;適當飲用黃酒,可驅散風寒。而除了飲食,生活環境也十分重要。
二、糖姜茶合飲
因秋冬季感冒多為外感風寒之邪,常有頭痛、鼻塞、流涕及關節酸痛,甚至怕冷、發熱等癥狀。可用紅糖、生姜、紅茶各適量,煮湯飲,每日1-2次,不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三、喝點蜂蜜水
蜂蜜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激發人體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兩次沖服,可有效地治療和預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另外,秋燥容易導致便秘,喝點蜂蜜水有較好的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