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藥治療
中醫經典古籍《黃帝內經》認為:三叉神經痛屬“頭痛”、“偏頭痛”、“面痛”等范疇,古醫書中有“首風”、“腦風”、“頭風”等名稱記載,如《素問*風論》:“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 因為顛頂之上,唯風可即,外感風寒之邪,尋經上犯顛頂清竅引起本病, 精神因素亦可誘發此病。肝郁氣滯,郁久化火,火熱風動,風火夾痰上擾致清陽不得舒展,頭為諸陽之會,五臟六腑之精華氣血皆上聚于頭,諸邪氣,風、火、痰濕、血客于經絡,痰阻血淤,氣滯血凝,阻遏經絡,導致“不通則痛”。
1、大棗1枚,紅礬0.9克。將紅礬研為細面放入除去棗核的大棗內,用鑷子夾棗放木炭火或蠟燭火上燒烤,待烤出味即用患側鼻孔吸。反復燒烤,反復吸,直至大棗烤焦不出藥味為止。
2、蔓荊子60克炒至焦黃后研為粗末浸泡于高度白酒500毫升中3天~7天,加入涼開水至700毫升時充分搖勻后濾出藥液。每日2次,每次內服50毫升。
二、針灸治療
1.普通針刺療法
針灸治療在臨床上應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風池、翳風、下關、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陽,陽白,撈竹,頭維。第2、3支疼痛者加太陽、四白、下關、聽 會、地倉、承漿、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針。
2.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
針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齒槽孔及頦孔,直接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待出現同側分支的分布區疼痛及麻脹反應,而獲迅速的鎮痛效果。所持針刺手法,系提插捻轉強刺激,不論陰陽補瀉,對初針患者采用臥位,手法宜輕,以免引起暈針,或產生懼怕情緒。
3.利用蜜蜂針刺療法
蜜蜂蜇針中含有的蜂針液,對神經系統有明顯作用。結合針灸原理取穴治療,往往會收到良好效果。
要知道三叉神經痛的危害性其實是非常大的,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只是一種很小的疾病,下面就來看看三叉神經痛的并發癥有哪些吧。
三叉神經痛的并發病癥
可并發半側面部痙攣。三叉神經支配區也可發生不典型的面部疼痛,但疼痛的性質與三叉神經痛不同,每次發作的持續時間總是長于數秒,通常為數分鐘,或呈持續性疼痛。疼痛本身為鈍性、壓榨性或燒灼樣。對不典型疼痛者,外科治療無效,有時導致抑郁癥。
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常揉擦同側面部以求減輕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膚變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脫落。有少數患者出現跳動、抽搐,也有伴有面部潮紅、流淚、流涕、出汗,高血壓等癥。
三叉神經痛的預防和日常保養
1、飲食要有規律,宜選擇質軟、易嚼食物。因咀嚼誘發疼痛的患者,則要進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過酸過甜食物以及熱性食物等;飲食要營養豐富,平時應多吃些含維生素豐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及豆制類,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為宜。
2、吃飯漱口,說話,刷牙,洗臉動作宜輕柔。以免誘發板機點而引起三叉神經痛。
3、注意頭、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凍、受潮,不用太冷、太熱的水洗面;平時應保持情緒穩定,不宜激動,不宜疲勞熬夜、常聽柔和音樂,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盡量避免觸及“觸發點”;起居規律,室內環境應安靜,整潔,空氣新鮮。同時臥室不受風寒侵襲。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結語: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大家是不是對三叉神經痛這種疾病有了一些了解呢,很多三叉神經痛患者一定病情沒有得到好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做好預防和護理工作,希望患有三叉神經痛的朋友能夠保護好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