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給平內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不見效而痛未減輕時,應觀察病人脈搏是否規律,若有出冷汗、面色蒼白和煩躁不安加重的情況,應安慰病人使之鎮靜,去枕平臥,有血壓表的可以測量血壓。
然后可請衛生站或地段醫院醫師出診,初步處理平穩后再轉送醫院治療。如病人發生心臟突然停跳,可在其胸骨下段用拳頭叩擊,進行胸外擠壓及人工呼吸。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的詳細介紹,大家應該也就這知道了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要點。
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方面一般是心理和身體上面的雙重護理,這樣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控制才是有效的。所以通過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希望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能夠盡快治療完成。
心肌梗死的飲食和一般人的飲食相比較起來,自然是有區別的。
而且心肌梗死的飲食一般都是為了使得心肌梗死這種疾病能夠盡快好轉而特意安排的,所以心肌梗死的飲食有時候看起來是非常復雜的。那么,下面就來詳細地介紹一下有關心肌梗死的飲食。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主要并發癥,合理的飲食,對心肌梗塞治療有重要意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要嚴格臥床,營養不宜過多,進食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并避免過冷或過熱的膳食。
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
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
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
以防止或減輕并發癥,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
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
常有胃腸功能紊亂,飲食更應注意。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
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后,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于消化。
總結:心肌梗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對于心肌梗死的感念也并不深刻,只知道對于我們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傷害的,但對于一些具體的問題并不了解,這對我們治療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們平時要掌握一些相關知識,希望小編的這篇文章能給網友們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