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已然到來,代表著秋天的來臨。在秋天之中,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生活上,我們很容易就會出現些問題。那么在這秋季之中,我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在秋季應該怎樣進行養生呢?秋季之中又有哪些養生常識呢,今天小編將來和大家聊一聊秋季養生的問題。
秋季來到之后,我們在飲食上好能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酸咸的食物。在精神調養方面,好能經常出去走走,多接觸大自然,讓心情更加平和。而且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早睡早起,早上起床之后好能運動一個小時,對身體很有好處。
秋季養生三大篇章
膳食篇
立秋之時,暑氣未盡,由于氣溫乍寒乍熱,人的抵抗力變弱,傷風感冒等疾病容易侵襲人體,所以,立秋應更加注重保健養生。下面介紹秋季養生的4道食療菜式,助你秋季養生一臂之力。
立秋養生膳食注意事項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
總之,在營養膳食方面,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保健篇
我們總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就拿一年四季的氣候來說,每一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的身體也一樣,在不同季節,不同的方面會需要不同的愛護。秋天是一個比較干燥的季節,也是一個我們要好好調理我們身體的季節。那我們究竟要怎樣做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身體,讓他遠離各種各樣的疾病呢?這需要我們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開始做起。
立秋之后天氣由熱漸涼,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初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氣溫仍然很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點,常有“秋老虎”出現。但中秋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身體一旦不適,便易傷風感冒,舊病也易復發,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說法。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起居調養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于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秋燥屬于秋季中特有的現狀,往往給人的身體帶來一些損害,比如口角干裂,喉嚨腫痛等等。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多給房間通通氣,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補充身體內的水分和維生素。同時,也要注意好身體的保暖,防止突然降溫而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