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勁在很多太極拳名家的口中都被作為難點要點進行講解,那么發勁究竟難不難呢?又應該如何進行學習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以便大家更好的結合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發勁何難
用輕柔虛無的內勁,把人打出"丈外","丈外"不過三公尺多而已,這種距離的發勁到底有什么難處?尤其是用在那些對發勁絲毫沒有概念的武者,或用在那些完全沒有心里準備的武者,或用在完全不吞化的行家與弟子身上,用內勁將他們發出三公之外有何難處?尤其是"發勁標準示范動作":"叫被發者不要吞化頑抗,發者不動步,而用輕柔虛無的內勁,將被發者用手輕輕發出丈外,或發到墻壁上,發出如錢投鼓的撞擊聲音。"這種發勁技巧,絕對不難,卻為什么被人說得好像神技一樣?實在令人好奇。
被師父暗杠了
等到深入了解之后,才發現一般武者連"發勁標準示范動作"都不會的原因,竟然是從一開始學拳時,師父就根本沒有引導他做發勁的基本練習,武者心里也根本沒有往發勁方向去學習的念頭,甚至連學會發勁的夢想都沒有。統統都被一些師父引導去打"拳架",還把祖師爺王宗岳太極拳論中的"著熟"妄解為"盤架精熟",再逼著學生天天打拳架,一打就是幾十年,根本不教他發勁的要領,后他當然不會發勁。其實,這些弟子完全是被自己的師父暗杠了,難怪會把"發人丈外"的簡單發勁技巧,當成高不可攀的神技來崇拜。
打破發勁神話
發勁從不是一個很有難度的技巧,但是有些人一味的聽信師父的言論,從不敢懷疑發勁的難度。事實上,即便從沒有進行過太極拳學習的人,只要按照太極拳的要領進行科學的練習,過了一年半載也能夠發出內勁了。
堅定學會發勁的心
想學會發勁,一定要先堅定學習發勁的決心,要清楚大聲地告訴自己和自己的師父說:"我一定要先學會發勁"。找一個師父,叫他用"發勁標準示范動作"把你打出丈外,體驗一下是不是真的是虛無輕靈的發勁;如果他只是用蠻力將你推出,你就找個理由走人。如果他真的能用虛無輕靈的內勁把你發出丈外,你別急著交學費,求他先教你發勁。如果他肯直接教你發勁,或者要求你和拳架同時學習,你遇到好師父了,趕快交錢,他不收你也要交。如果他說發勁要拳架學會之后再教,或者說些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學成的話,即使免費,你也趕快找個理由走人。
有些基本功是發勁所必需的
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認真的辨別明師教導你的動作是不是能夠幫助發勁的,要以即不輕信,也不輕易懷疑的態度進行學習。要知道,在太極拳的練習中,并不是所有訓練發勁的方式都能夠很明確的看出是與發勁的練習有關的。
一年半載沒學成就要注意
如果你認真學了一年半載之后,發現你和一起學的師兄弟,個個連基本的"發勁標準示范動作"都不會,一定要和師兄弟約好,剩下的學費就不要了,大家趁早走人,另投明師。如果只有你一個人或少數人學不成,那就要多研究自己的毛病在那里,逐一加以改正,相信在明師指導之下很快就能學成。"發勁標準示范動作"是發勁的初步,也是太極拳的基礎,學會之后就可以逐步往更高的推手技巧"控制敵人"去努力。
學拳架一定要同時學發勁
有人說,要先學會拳架才能學發勁。這是錯誤的,不先學會發勁,拳架里全是一些不能發勁的濫招式,再磨一百年也沒用。有些弟子被師父改拳架,一改好幾十年,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好,改到后徒弟惡言相向,師父翻臉無情;師父死了,師兄師弟間又爭著比誰的拳架像師父,爭到反目成仇。為什么,因為不以"能發勁"做為拳架的標準,只顧著手多高、腳多高、屁股多翹、拳味多少,當然一輩子吵不完。前幾年師父又年輕又高,總嫌你的手太低;近幾年師父年老變矮,又覺得你手太高。這種師父不管拳架能不能發勁,光在拳架外形上胡搞瞎搞,難怪要師徒反目,同門成仇了。
不會發勁,拳架打到老死也沒用
發勁不難,得明師難;發勁不難,對不敢要的人才難;只要有明師,又敢要,發勁就很簡單。發人丈外,是太極拳的基礎,不是什么高深的戰技;如果連發勁都不會,拳架打到老死也沒用,更別談要用來克敵致勝了。因此奉勸天下的內家武者,在一年半載之內,趕快學會"發勁標準示范動作",奠定基本功力,才能學習內家更高深的戰技,達到"階級神明"的境界。